本书系统研究了2300多年中日军事防务关系演进的历史,总体上分为三部分:古代部分,记述了中日军事关系缓慢发展,中国兵学东渐及对日本的深远影响,中国在明代奋勇抗击倭寇的特殊军事斗争,以及白村江作战、忽必烈征日、明朝抗日援朝战争;近代部分,记述了自日本明治维新到中国抗战胜利日中在侵略反侵略中殊死博弈的历史,剖析了日本侵略扩
本书以近代天津租界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新闻、教育文化、寓公文化、娱乐文化等作为主要撰写内容,以这些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交织而构成的文化空间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梳理近代天津文化空间的特点和对近代天津乃至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本书以时间发展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系统回顾分析了独立初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2009年至2019年等四个主要阶段里印度对斯里兰卡政策的演变与发展。对于上述四个历史阶段,书中提炼与总结出印度对斯里兰卡所采取的“克制与合作”“调停与干涉”“不干涉与修好”“拉拢与制华”等主要政策。在最后的综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国制度中的外交思想(英文版)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危机在印度尼西亚引发了全面的社会政治危机。苏哈托下台,正式开启了印度尼西亚政治转型进程。美国作为一支重要外部力量,以各种方式对印度尼西亚政治转型施加了影响,既推动了印度尼西亚民主制度的建设,也促进了印度尼西亚社会的民主精神和民主意识的发展。印度尼西亚的政治转型是以其内在规定性为基础的,
本书是《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多卷本著作中关于苏联*高决策层外交战略和政策方面决策的相关章节的结集,主要论述1917—1991年苏联外交决策的基本脉络、主要内容和外交得失。苏联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因苏联解体而淡出学术界的视野。在《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多卷本著作中,苏联外交决策
本书从融合政治哲学、国际政治学、比较政治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思维与方法的国际关系社会学视角出发,超越了传统上以“我们”为中心的权力、利益与文化考量,将国际关系的“社会间性”特征与行为体的“他异性”逻辑作为核心概念,提出了对“国际秩序”的另类思考。本书以其独特而清醒的批判与自我批判意识和后现代思维风格,为国际关系学界突破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TPP环境章节文本分析及我国法律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BFX04)结项成果。CPTPP,即《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在原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2021年9月16日,中国正式启动申请加入CPTPP的工作。 WTO多边贸易体制由于多哈回合谈判停滞而面
基于对保密档案长达20年的研究,《美国陷阱》首度披露了橙色计划的全部意义,即美国如何使用海军绞杀日本,该计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40年的形成过程。本书讲述了疾进派与缓进派两大作战计划学说派别之间的矛盾冲突,直白大胆地描绘出杜威、马汉、金和麦克阿瑟等领袖人物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航空和其他技术手段为应用于该计划而做
《策彦入明记》为日本官方使节策彦周良两次前往明朝时的出使日记,次始于1538年,至1541年回国;第二次始于1547年,1550年回国。两次行程中,他均前往日本九州等待出航时机,随后渡海至宁波,北上至北京谒见明世宗,随后返回宁波等待归国时机。《笑云入明记》则是日本禅僧笑云瑞欣在景泰四年随遣明使团前往北京时的日记。两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