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年鉴(2020)北京》是兼具学校工作公报以及编年史料的工具书,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为领导决策和教育规划提供可靠依据,为校内外各方面人士了解、研究学校事业提供权威信息,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本年鉴全面收录反映了2019年度内(1月1日-12月31日)学校各方面工作情况的资料,包括学校改革、建设和发
本书包括走滑伸展复合区岩性地层圈闭地质综合研究、地震响应正演模拟、复杂岩性体精确成像、岩性地层圈闭精细刻画和储层预测等基本内容,主要对渤海油田走滑一伸展复合区古近系岩性地层圈闭发育区地震勘探技术进行了论述。本书可供从事地震勘探研究人员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并可为国内外相似地质条件区的岩性地层圏闭研究提供借鉴。
本书介绍了四川长宁-威远地区页岩的动态力学特征。书中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系统、高速摄影系统及相关装置,对含层理页岩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强度特征、变形机理、能量耗散、宏观断裂过程及微观断裂机理进行研究,并阐述了页岩在温度、围压耦合条件下的动力学特性,揭示了页岩的动态断裂机理以及层理效应,得到了多场因素对页岩动
该书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资源叠置现状和赋存特点,划分了矿产资源叠置组合类型和六个协调勘查区域,分析了石油-煤炭、天然气-煤炭、煤-煤层气之间开采的相互影响因素,为多资源协调开发战略布局提供了基础。并提出了油气与煤同采关键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属全国首创。全书共八章,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底矿产资源的配置现状、共生模式以及
本书主要围绕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矿床的成矿主控因素及其成矿差异性这一科学问题,选择该时期镍钼多金属和重晶石两个典型矿床,系统开展地质学、岩石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讨论矿床成因,再进一步综合整理前人对磷、钒等矿床的研究成果,创新地提出三元(生物-热水-海水)叠合成矿
本书从地理专业的学科属性和免费师范生明确的职业指向等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在内容结构上除一些常规项目外,还设置思考与讨论与自主设计实习项目等模块。本书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除与课堂理论教学的实验指导部分之外,还有配合学院教学改革在武汉地区选取典型地质地貌野外实习路线,凸显了地域特色。教材中包含验证认知、
本书通过对该地区大量地质现象的综合分析,重新厘定了该地区新生代地层构造格架,提出了西秦岭北缘渐新世—中新世处于伸展断陷的构造状态,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挤压构造背景相悖;上新统磨拉石堆积标志着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挤压作用波及到西秦岭北缘;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隆升是第四纪以来的事件。
本志以第一代《湖北省区域地质志》(1986)为基础,充分吸收30余年来1:5万、1:25万区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等新资料以及地质矿产科研专题等新成果。结合野外实际调研和综合研究,按照板块构造、现代地层学理论和大陆动力学思想及活动论观点,系统厘定了全省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在动态构造和地层区划、
本书共五篇十卷,内容涉及地质、天文、古生物、石油地质、地震地质、冰川地质等,写作语言中英文约各占一半,还有少量的俄文、法文。另有部分手写书稿及手绘素描图等。本书以“专业领域+时间”为线,以著作和史料为点,串联起李四光一生的探索真理之路,记载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精神追求。
多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立足学科、依托行业,先后承担多项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和评价、地质公园申报、评估与再评估等科研项目,并开设与之相应的讲座、课程,优化课程设置,以世界地质公园理念“颂造化之神奇,谋区域之常兴”为核心,提高学生地学素养和综合水平。该书通过选集、整理地质公园各方面研究成果,突出展示了以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