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辛是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江西自现代以来文学成就最为突出的女性作家。其创作经由丰富的生命体验、感悟而朝向地域与传统精神扎根,魅力持久。这是一部解读、认知胡辛创作的评论集。涵盖了近四十年来评论胡辛及其创作的近百篇文章,跨越文学、影视、陶艺等领域,勾勒出胡辛对赣地这方水土这方人的别样言说与深情表达。视角多
作家、批评家的公共言说总能在不同层面上传播文学,潜在影响社会。本书会集韩东、徐则臣、王祥夫、李浩、弋舟、王春林、何平等十多位作家、批评家相关访谈十六篇,力图还原他们在不同场合的对话交锋。如韩东对乡土小说与前辈作家的阐释;徐则臣幽微而又深刻地绘制自我文学地图的雄心;王祥夫、李浩、弋舟对书画艺术或诸多现实的不同表意;王春林
本书系统性研究当代文学理论观念的嬗变与创新,以及它在当代文论变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涉及文学本质论等当代文论基本问题、文化研究转向等前沿性理论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问题、当代文论学科反思与理论重建问题等方面的观念嬗变与创新的理论探讨。
本书运用广义修辞学理论范式和逻辑框架,分析1949-1999年间《人民文学》的话语世界文本世界人的精神世界。将关键词句微观分析与契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宏观把握相结合,展示文学期刊研究与修辞研究跨界场域,探索当代文学期刊研究新思路。
《典范与重构当代文学经典与话语探析》分为上下两辑,上辑关于中国精神与文学经典、国家话语与新中国文学的特点等命题的探讨,下辑分析生态文学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特点、微时代文艺批评等。《新中国精神与文学经典的生成》《国家话语与新中国文学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艺格局的构建》等篇章,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精
本书收录了作者阅读古代文学经典或现代学术经典的若干文章,其中较多跨越自己专业的随谈,所以作者自认是“聊为之说”。全书分三辑:第一辑是关于先秦及唐宋诗文的随谈;第二辑谈及的近现代作家,也多是围绕他们与古典的关系而言;第三辑是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现代文学研究的评论,亦与古典学术传统有关。这些文字品评经典、“温故知新”,或可供
本书以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身体叙事为研究对象,分析1978—1985年的文学作品怎样讲述“有关身体的故事”、怎样表征(或再现)身体的形象。作者指出,“身体叙事”是文学参与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身体是人们重建“身份认同”的最终根据,处于社会重大转型期的人们需要重新定位自我,他们会通过文学中的各种意象生产建构关于身体的话语,以
本书是作者对“龙学”进行综合探索的最新成果,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注重研究刘勰生平、家世和学识,认为刘勰祖籍故里是莒县城里,其家世为士族门第;刘勰不仅有《文心雕龙》,还有《刘子》一书;刘勰的思想特征是儒道同尊,三教同源;《文心雕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刘勰不仅是伟大的文论家,也是中古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是一
中国文学发展源远流长,本书从不同时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书中首先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萌生及其早期形态进行了简单概述,重点对秦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辽金、元代、明代文学进行了深层次探究,剖析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辞赋、词曲、戏剧、小说等文学的发展历程,并做出针对性的总结。全书文
本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多元化进行了探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就是对中国古代表情达意为主的文学作品的理论概括。本书从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古代文学的文化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教学等方面阐述中国古代文学的范畴,建构表现主义文学原理体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功能不仅在于能帮助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