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汪耀楠先生的词典学、训诂学论文以及相关作品的选集,共38篇,约35万字,集中体现了他词典学理论研究的创造性以及对词典学形成和发展的突出贡献。书稿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以释义为中心的词典学理论,二是关于词典学与辞书的新见解,三是与词典学密切相关的训诂学理论,四是有关辞书的会议发言、审稿意见等。
本刊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张玉来教授主编。本刊敦聘戴庆厦、丁邦新、江蓝生、蒋绍愚、孙宏开、王士元等先生为学术顾问,丁邦新先生题写刊名。 本刊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本刊主要栏
一些汉语句法结构(成分)的语义和句法行为具有汉语语言个性,反映汉语句法-话语界面的互动特点,同时围绕其跨语言转换也有很多困难和迷惑。针对以上问题,在普遍性语言谱系中甄别语言个性表现,同时以普遍性规律来描述、概括出语言个性表现的机制,还定位明确的语言转换策略。
《普通话口语交际(第4版)》是魅力校园·职业素养系列教材之一,融标准普通话教学与交际场景于一体。《普通话口语交际(第4版)》在编写体例上打破常规,将“普通诺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两条主线并行贯穿于全课程,使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及应试能力在各项基础训练和口语交际的语境训练中巩固和提高;在选材用例和训练设计时,尽可能贴近社会
这本《成语故事》里,一共收录了365个成语故事,分别按音序排列,像工具书一样便于查阅。近四百个成语故事里,大部分是四字成语,也有不少八字成语。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三字成语,如“东道主”;五字成语,如“二桃杀三士”“疾风知劲草”“大事不糊涂”“快刀斩乱麻”;六字成语,如“百闻不如一见”“风马牛不相及”“顾左右而言他”
本书从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等角度阐述了西方学习者习得汉语字词的过程、认知模式和特点,并运用大量生动的教学示例展示如何将理论付诸教学实践。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两个极具可操作性的汉语二语字词教学模式。本书主要面向汉语二语教育者,同时也可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理想教材。
《画说津沽方言》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启后之书,更是资料之书。编纂此书,以“津话记史”的形式显现世人,来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探寻先祖的踪迹,体验人文的厚重。书中每一个方言词汇都是一扇开启的历史小窗,可使天津的民俗文化更加直观完整;每一幅画作即是一个历史再现,见词引画,由画连俗,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看似诙谐调侃的
“大学语文”,或称“大学国文”。“国”指其民族之归属,彰显其作为民族母语的价值属性,“文”,则揭示了其重点所在——以“文”为中心,即着重于典范的书面文本的研读。国家近些年出台的相关文件也指出:我们要重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高校要创造有力条件,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语文课,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道德情操。据《每
作者运用现代实验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第一次详细和系统地描写了上海话单字调和两字调的声学性质,不单描写了字调的基频,还描写了时长和音强的性质。这项研究对汉语方言调查和音系归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在改进技术手段获得声调的连续性的声学数据之后,更重要的还要有离散型的音法学认知范畴,这是从实践到理论跨出的重大一步。第二版和
《汉语史学报》(第二十二辑)共收录汉语史研究论文26篇,涵盖方言音韵、语法、词义、词汇史、出土文献以及写本文献等诸多领域。论文作者多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如佛教文献研究领域的辛岛静志先生、敦煌学研究领域的张涌泉教授,中古近代汉语研究领域的方一新、王云路、汪维辉教授,汉语历史句法和词汇研究领域的胡敕瑞教授,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