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1个总报告,7个专题报告和4篇区域一体化发展理论与经验,从湘赣边革命老区振兴与合作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机遇挑战、湘赣边革命老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研究、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思路与建议、产业协同发展、红色文化传承与利用问题研究、共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研究,以及协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研究等进行专题研究。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呈现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国际竞争激烈、制度变革等多重特征,新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势力逐渐涌起,给国际经贸合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被顺势提出。七年以来“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积极成效,贸易往来持续扩大,投资合作不断深化。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幅员
生态脆弱地区基于生态环境属性和人类活动干扰性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是将两个因素结合进行理解。生态脆弱地区具有边缘效应显著、抗干扰能力弱、矛盾多元化等特点,并且和中国贫困地区分布有较多的地理耦合性。基于生态脆弱地区大多是贫困区的基本现实,本章首先对生态脆弱地区的内涵与生态脆弱地区贫困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生态资本与贫困
测定了长江上游地区碳足迹状况,从区域、产业及其差异等角度比较分析长江上游、中下游及相关省市的碳足迹,获得了碳足迹差异情况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了重庆市及长江上游地区碳脱钩发展力,测定了重庆市和长江上游地区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脱钩的程度。分析了长江上游制造业低碳发展DSR驱动力,讨论了投入产出低碳关联效应。分析了长江上游
如何通过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人口经济高度密集地区走出一条既能破解“大城市病”,又能带动周边、缩小区域差距的新路子;如何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在交通、生态、产业、城镇、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取得战略性突破;如何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本书在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和专题研讨的基础上,将探讨规律
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这20年,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每一个国家都是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全球化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为什么发达国家可以强者恒强,而欠发达国家却往往多灾多难?世界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究竟是依据什么样的逻辑在运转着?经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即新兴七国)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温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改革开放最重大的理论成就之一,它以事实回答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可以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而且可以创造与之相匹配的理论成果。这也以事实否定了一种非科学的主张,这种主张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经济学,那就是西方现代主流经济学。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的存在和当代
本书以“构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为题,基于四个部分和十二个章节展开了论述:(1)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分析方面,此部分主要包括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深刻内涵和历史意义分析、趋势性特征和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2)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提出创新宏观调控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制度建设,加快深化财政体制机制
社会的代际收入流动反映了居民经济收入对家庭背景和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是衡量社会机会公平程度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政府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劳动者个人因素、家庭环境与社会因素都可成为调节机会公平的关键性因素。
中国进入新时代,并将向现代化强国迈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外交的任务是促进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一个核心方面就是如何在全球经济中促进互利共赢。因此,探讨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实践与主张应当是新时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本书的基本内容就是提出互利共赢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探讨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