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之一。作者在对已有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从理论、实证、对策三个方面更加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机制进行了论述。在本书中,作者借鉴了政治学的乡村治理理论、管理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理论、社会学的社会支持理论、生态学的多维生态位理论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大学
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动荡以及深刻的社会变革,种种事件在日本现代史上可谓史无前例,更令亲历者深感不安。面对时局变化,日本乡村的应对措施不仅灵活,而且富有独创性。作者深刻剖析了日本东北部农民投身振兴运动、走向经济富强的改革历程,阐述了振兴运动对国家和农民之间关系产生的影响,以及农民为弥合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
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将吸收更多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居住,而农村人口的减少将加剧农村宅基地的低效率利用问题。在2013年4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要求: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机制。但农民有序退出后的农村宅基地并不能直接被利用,只有通过农村宅基地整理,才能将宅基地变
我国都市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上海、北京、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开展较早。其发展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书重点探讨了研究都市型现代农业用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与耕地保护、农村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实地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方法。具有较高出版价值。
本书分析了我国转基因粮油作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技术制约,探讨了发展转基因作物研发的重要意义,对世界和我国转基因技术的研发情况和商业化推广应用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已有文献和相关资料,总结了世界上已实现商业化转基因作物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对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后就转基因粮油作物育种
该书内容出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筹办的首届农业科技高层次论坛--舜耕论坛的精华集(宏观研究篇),其中收录了较多知名学者或经济学人士在论坛上的发言,具有较强的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本书总体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韩一军,男,汉族,1971年12月生。陕西省大荔县人,博士,2013年9月从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调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至今任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20092013年曾任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农业贸易与发展政策研究所所长;20052009年曾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新疆虽处我国*西北,干旱少雨,但区域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多,且相对人少地多,土地规模经营条件较为充分,因此,新疆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值得研究,也可以为国内其它地区的研究提供借鉴。著者曾先后在塔里木大学从事援疆工作,走遍天山南北,对新疆怀有深厚感情,作为长期关注农业经济的学者,也常常深入村镇,与各族农民结下深厚友谊。在
本书以大兴安岭农垦为例,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区位优势、劣势等,提出了大兴安岭农垦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明确大兴安岭农垦的产业布局,调顺调优产业体系,促进生态保护,强化社区建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加强物质建设和质量安全建设,明确重点工程建设,强化人才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可持续的农业模式。
本书以技能培养为主,尽量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很少涉及偏难偏深又不实用的内容。本书共七章,包括农业支持保护与产业发展,农业土地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农村金融政策,农业保险政策,农民教育,农业科技与信息化政策,农业产业化政策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