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圆仁游历中国十年间所写的日记,共四卷八万余字,记录其838年乘船入唐,经扬州至山东,过河北至五台山,再西行抵达长安,因遭遇会昌法难而于847年返回日本的经历。在断续写下的日记中,圆仁描绘出不同于今日人们想象的、正史之中遮掩的晚唐历史。这些内容包含晚唐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阅读与史料价值并重。
本书是中国中古史、中古民族关系史、中外关系史的代表性著作。初版于1992年,旋即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好评。《北京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美国《中亚杂志》、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杂志》、《澳门日报》等先后发表了多篇书评。 全书主要阐述了公元七、八世纪唐、吐蕃、大食三大政治势力在中亚地区的角逐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诸如
欧盟对非洲政策始于欧共体对非加太国家的发展援助政策,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欧盟机构话语权逐步提升。从2000年《科托努协定》签署到2007年《欧非联合战略》发布,再到2020年欧盟推出对非洲的新战略,最后到2022年第六届欧非峰会的召开,反映出欧盟对非洲政策从实施“规范性外交”到追求“战略自主”
本报告由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20年:经验与展望”论坛的专家组撰写。作者均是中国和中亚国家上合组织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学者,也是20年来上合组织民间友好的亲历者、见证者和推动者。本书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实践与理念融合,重点突出、前沿性鲜明,书中的见解和理论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是读者了解和研究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的重
自冷战格局形成以来,隐蔽行动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和战略的工具。冷战结束后,隐蔽行动在美国对外政策和战略中仍然占据独特位置,是美国应对竞争对手挑战、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手段。借助无孔不入的“肮脏的诡计”,美国成为世界上实施隐蔽行动最为频繁的国家,彰显了美国隐蔽行动的渗透力、影响力和破坏力。本书将美国隐蔽行动划分为隐蔽宣传行动
本书是对“阿富汗战争”的深度调查,揭示了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谎言、欺骗与真相。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战争,这是被净化了的官方叙事。作者获取了大量美国政府未敢公开的内部文件,在书中揭示了美国如何陷入一场劳师动众的战争,并决心对公众隐瞒失败的真相。
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来研究和理解国际关系问题,努力探寻历史与国际关系的互动与交融。从关注史学危机开始,到从历史看国关,再到探索国际关系史解读框架,求证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关系,最后提出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作者始终围绕历史研究如何在国际关系的现实探索和理论构建中发挥作用这一线索展开讨论。
本书力图为国际区域学提供一个整体与系统的分析框架,在对国际区域的含义、构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进行定位性分析的基础上(第一章),依次从国际区域观(第二章)、国家与国际区域(第三章)、国际区域政治(第四章)、国际区域经济(第五章)、国际区域文化(第六章)、国际区域关系(第七章)、国际区域合作(第八章)和国际区域治理(第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三条主线追寻中斯关系的历史轨迹,讲述两国人民的友好故事:(1)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不断发展的斯中关系,它是斯中两国共同历史遗产。(2)斯里兰卡与中国的千年佛缘。(3)斯里兰卡独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斯中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本书作者站在欧美强权和文明的角度,论述中外关系交往的特点、方法,中国如何向西方学习和自强,反复辨正世界宗教,并以英国人赫德、威妥玛等人的旁观论述,突出了对晚清中国边疆、政治、文化、科技等等方面变革的思考,给出了自己的“中间方法”,对刺激晚清国家民族意识觉醒和政治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