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由戴娟主编,是为了满足机械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而编写的。根据“以设计为主线,分析为设计服务,立足点是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的机械原理新课程体系要求,以强化学生的机械系统设计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目标,以机械运动方案设计过程为主线,对机构的功能、机构的类型选择、机械运动规律及设计
《机械基础》为工科类高等职业教育系列规划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机械中构件的受力分析、强度分析及稳定性分析,平面机构中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机械传动中的齿轮传动、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蜗杆传动、轮系,机械中键连接、螺纹连接、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机械基础》在内容选择以专业够用为原则,概念侧重理
《机械基础知识拓展与实训指导》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的配套用书,根据教育部于2009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编写,同时兼顾了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机械基础知识拓展与实训指导》针对《机械基础》(少学时)一书编写而成,旨在帮助中职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将原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作了进一步引
《机械基础综合实训》是根据高职高专“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陈长生主编结合职业技术教学“行动导向,学做结合”的需要组织编写的。《机械基础综合实训》以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为主线组织章节内容,各章节包含方法、范例、拓展三个方面,着重体现学练结合的技术教学特点,以适应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基础教学要求,对于实训的组织实施起到
《机械基础(多学时)(第2版)》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在本书第1版的基础上,严格遵守教育部制订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并结合目前的新技术、新标准,以及课程改革的客观形势与实际需要,在广泛征求社会企业、学校教师等各方意见之后修订而成的。《机械基础(多学时)(第2版)》共
本学习评价册是高职高专工科各专业的通用性教材《机械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械基础》配套使用。 本学习评价册共安排了13个学习项目,主要包括机器及其组成、机械工程常用材料、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机械使用与维修常识、公差配合、工程力学和常用机械传动(含机构)、联接、支承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应用、
本书以“知识够用、实用”为原则,从机电类职业岗位群必需的知识出发,根据目前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对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内容进行较大整合,降低了理论难度,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简单实用。本书是一本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零件与构件的静力分析、直杆的基本变形、工程材料、连接、机构、
本书是高等学校21世纪机械学科教学改革教材之一。本书是为满足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需要而编写的,也是《机械原理》教材的配套资料。全书共13章和2个附录。主要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创新设计、机械系统的组成、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汁、平面杆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力分析,以及实现各种运动的常用机构的功能、结构特点和应用示例,提供了平面
《机械基础》是根据高职高专“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编写的,可以满足教学计划80~110课时的教学需要,是高职高专机电类规划教材。本书共分14章。主要内容包括:构件的静力分析;零件的变形及强度计算;机械工程材料及其选用;公差与配合;常用机构;圆柱齿轮传动;其他齿轮传动;齿轮系与减速器;带传动;链传动;联接;支承零
《机械常识与钳工技术基本功》共包括锯割工件、锉削工件、加工工件孔、加工工件螺纹、按图纸要求加工工件、装配简单机械、维修简单机械7个项目,每个项目中又有若干个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各学习内容。《机械常识与钳工技术基本功》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指引、以项目为载体,实行专业课程综合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编写方式,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