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介绍海洋生物发光现象研究的科普书,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伊迪丝·威德。作者将自己投身于深海科考、研究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有趣、惊险故事,穿插在对深海生物及其发光现象的科学讲述之中,介绍了许多闻所未闻的生物如何在一度被认为是亘古黑暗的深海中用发光传递信息,为读者展示了水下奇特而神秘的生物世界。作者突破传统研究模式,
早的那批可以自我复制并且随机突变的复杂有机分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才终造就了如今这个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生命为什么要登上陆地?鸟类为什么要学会飞翔?鲸为什么会重返海洋?两性、胎生、毛发、直立.....这些属于我们的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特征,究竟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跟随每个生动的生命,一次次回到过去。通过不同视角与尺度,了解一
本书主要论证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世界上的一切物种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异,上一代的大部分特征都会遗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在继承先代遗传特征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经过代代相传,最终引起生物类型的改变。二是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一切生物都必须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的结果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同自然界一样,也是自然选择长期发
本书系统讲述了生命进化的每个节点发生的事。 人就是长反了的大虾? 我的曾曾曾……曾祖父是条虫子? 为什么虫子长不到汽车那么大? 如果恐龙复活,会发生什么? …… 首先探讨了生命是什么,接着讲述了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详细介绍了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
本书包括2008-2015年间哀牢山生态站长期监测的气象、生物、土壤和水文等数据,以及台站基本情况、主要研究成果、观测场及采样样地信息等内容。
本书收集、整理了2009-2015年是呼伦贝尔站的草原生态系统观测、调查和实验数据。
本书对海北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和实验设施做了介绍。
本书以海伦站2005-2017年水分、土壤、气象、生物的长期监测数据为主,包括台站介绍、主要样地与观测设施、长期监测数据和数据产品等内容。
本书共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天童站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和近些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绍了天童站主要样地与观测设施;第三章包含了2005年进入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后,基于常规观测场进行的生物、土壤和气象等长期联网观测数据;第四章为台站特色研究数据集,包括森林小气候数据、20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第一次植物群落结构数据和土壤
”淡水资源短缺是二十一世纪全球作物生产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海水农业潜力巨大、意义深远。《海洋活性物质农业应用》聚焦海洋活性物质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海藻资源与农业应用;滩涂植物资源农业应用;海洋微生物资源农业应用。本书较全面的对海藻资源、滩涂植物资源以及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