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收录了笔者所写的有关新诗理论的文章45篇,分为5辑。第一辑:“新诗理论:回顾与思考”:本辑文章立足于新世纪大文化环境的背景,对百年来中国新诗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反思,并对其中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予以探讨,对中国新诗的传统、中国新诗理论的基本品格、中国新诗理论的历史发展、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转型加
《李冶·薛涛·鱼玄机诗集》中的唐三大女诗人是指李冶、薛涛、鱼玄机三位著名的唐代女诗人。《李冶·薛涛·鱼玄机诗集》作者在《薛涛之谜》和《薛涛诗补注》两书的基础上进过努力提炼和扩充而成,着重补充了及时反映了近年来在三大女诗人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的新成果和新进展。
《笠翁对韵/国学掌上诵读本》的作者是清代名戏曲家、戏曲理论家李渔(1611—1680)。《笠翁对韵/国学掌上诵读本》分上、下两卷,按韵编排,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自然、人文知识,按照骈偶对仗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声调和谐,节奏响亮,朗朗上口,是适合儿童诵读的入门读物。
本书是作者自己的读诗心得,从生态环境、吏治文化、哲学意境、社会民生、诗书情怀、节气文化、农耕风情等方面,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鉴赏。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选取了七个古典戏曲批评范畴:情、乐、曲与戏、风化、真、本色与蕴藉、关目,对古代戏曲批评中有关论述作了梳理与研究,并对哲学思潮、儒道佛文化与古典戏曲批评范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与论述,基本涵盖了古典戏曲的一些本质问题,且具有较好的理论深度。
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艺术的源流及主要成就、重要作家作品,引导欣赏中国文学的兴趣与门径。著者:孙立尧,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本书介绍中国古代小说的源流与主要成就、重要作家作品。引导欣赏中国文学的兴趣与门径。说部之体,渊源于史传;志怪志人,滥觞于六朝。唐传奇、宋话本,各擅其胜,文言白话,自此始分,小说之义,渐与今同。章回长篇,明清为盛,四大奇书,雅俗共赏,《红楼》一梦,是
年轻时,总以为宋词里都是些袅袅婷婷的柔软佳人,诉说着深闺怨恨,清晨花瓣上的露珠也能引出一长篇的的对薄情郎的斥责与怀恋;抑或文艺男诗人娘里娘气的悼亡词或者寄情于青楼的缠绵情诗。 年长了才懂得,无论是深闺愁绪还是缠绵情诗,哪一个不是对当下的深刻印记。自由懂的感怀、铭记每一个瞬间的悲欢离愁,人生才会变得饱满。
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中的诗性思维为切入点,从方法、技巧到主题、情节、人物、语言各个方面,对《红楼梦》做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不仅为解读《红楼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中国特色的叙事构建做了有益的探索。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孝经》认为“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孝”是诸德之本。书中提倡的“孝敬父母”的积极思想值得人们学习和推广。 《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号笠翁)所撰写的一本关于诗韵、对仗的声律启蒙著作。熟读《笠翁对韵》,对孩子学习遣词造句、做诗、对对子及了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