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图书从敦煌遗书中依据书法风格及书写水平,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兼顾文献价值和内容的稀见性,按照书体及朝代归类分册,分别是《隋人小楷》《唐人草书》《唐人小楷》,以及一本由散篇残页组成的《敦煌残纸》。每册内容依据年代加以编排。清晰的展现了隋唐书法原作的精神面貌,既可窥见纸张纹理、色泽与墨色的相映,还可以从中一字得法,玩
赵朴初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风月同天:赵朴初书法艺术撷英》是上海博物馆为纪念赵朴初逝世25周年所编写的精装书法作品集。赵朴初在书法上对晋唐宋明时期书法都作了研究,尤致力于宋代苏东坡及魏晋二王。他的学养和高尚的人品和修养使得他的书法饱满奔放、隽秀浑厚、俊拔清新、雄肆凝重。赵朴初一生勤于翰墨,临池不倦,
本书使用甲骨文作为篆刻创作素材,详细讲述甲骨文创作时的要领、技法、章法等,以及如何在篆刻艺术表现形式中体现甲骨文象形性强、线条流畅、简练明了等特征。
当代书法复兴四十多年,以创作与研究为其两翼,以展览与评论为其表征。所以,对当代书法创作、展览与评论之梳理和反思就显得尤为必要,且特具当下性。本书围绕当代书法的创作、展览与评论展开,收录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章近四十篇,分为创作篇、展览篇与评论篇三个部分。创作篇收录了《当代书法创作的前景寻绎》《80后书法群体创作审美取向及实践
本书从书法历史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书法艺术的渊源及发展流变。在传统书法史构架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考古新材料,吸收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力图以追摹历代书迹的真切体验去阐释中国书法的心灵境界,以内在的艺术规律为脉络去梳理书法艺术现象,并通过较为全面的书法史料去寻求书法历史和书法传统的完整性观照。本书体例规范、
本书是《悬泉汉简书法选粹》第五册,精选悬泉汉简中字迹清晰、书法上乘的诏书简100多枚。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两汉简牍数量较大,文书类型有诏书、律令、爰书、契券、封检、历书等。悬泉汉简简上文字均为墨迹,书体有小篆、古隶、隶草、章草、今草等,是研究汉字形变和书体演进的实物资料。
本书是《悬泉汉简书法选粹》第四册,选录悬泉汉简百余枚。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两汉简牍内容丰富。汉简的书法,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简书形体纷繁,各具特色。大部分简书草率急就,在书法艺术上呈现出一种挥洒自如、粗犷拙实的艺术特点。汉简中的字绝大部分是小楷,其间或有寸方大字,为数较少。简书中的用笔、章法、布白具有独特的风格
本书是《悬泉汉简书法选粹》第三册,选录悬泉汉简百余枚。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两汉简牍内容丰富。这些简牍文字包含各类书体,如小篆、古隶、隶草、章草、今草等。悬泉汉简书法在笔画、结构、章法上很有特点。笔画有横、竖、撇、捺、点、折、钩七种。结构不守故常,充分表现了汉字结构中的平衡对称、统一变化、主次长短、宽窄粗细等关系。章法布白生
本书是《悬泉汉简书法选粹》第二册,选录悬泉汉简百余枚。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两汉简牍内容丰富。这些简牍文字包含各类书体,如小篆、古隶、隶草、章草、今草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时书写者并未注意到艺术成分,而只是一种日常的书写行为。正是这种自然而然的书写,使得汉简书法生机活跃,自然流动,呈现出多种书体、多种风格。汉简书法体势自然
本书是《悬泉汉简书法选粹》第一册,选取了悬泉汉简百余枚。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两汉简牍内容丰富,对于研究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交通、邮驿、民族、文化、习俗等至为重要。这些简牍文字包含各类书体,如小篆、古隶、隶草、章草、今草等,既是我们观摩欣赏的书法艺术珍品,又是书法爱好者临摹传承的范本,还是研究汉字演变和书法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