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即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艺术家,其书
西式经折装本。高清复制上海图书馆藏顾苓旧藏明拓孤本,国家二级文物。开元六年(七一八)十月十三日葬于洛阳周公古城北双乐村,隶书,无撰书者姓名。墓志明末出土,原石久佚。此明拓孤本,顾苓虎丘塔影园旧藏。后为毛端海、吴志恭、毛庆臻、陈骥德、容斋先生递藏。馆藏国家二级文物。嘉道间此册经毛端海、吴志恭递藏,有毛端海题跋五则。其间,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简称《张玄墓志》。因避清康熙帝玄烨名讳,故清人多称《张黑女墓志》,今沿用此名。此墓志刻于北魏普泰元年(五三一),正书,二十行,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原石久佚,清道光年间何绍基得剪裱旧拓孤本。民国时为艺苑真赏社主人秦文锦所得,今存其后人处。此志书刻俱佳,书法精美遒古、峻宕朴
启功先生谈学书法为什么要临帖:“所谓临帖,就是以碑帖或别的法书为榜样,来对照着摹仿、练习,它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本身固有的法则和规律,都有表现其艺术效果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临帖时既要动手又要动脑,特别要注意分析、研究法帖在结字和用笔方面的特点和规律。”本丛书通过将启功先生的临帖作品和古人原帖进行
?启功先生谈学书法为什么要临帖:“所谓临帖,就是以碑帖或别的法书为榜样,来对照着摹仿、练习,它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本身固有的法则和规律,都有表现其艺术效果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临帖时既要动手又要动脑,特别要注意分析、研究法帖在结字和用笔方面的特点和规律。”本丛书通过将启功先生的临帖作品和古人原帖进
本书是一本写给大众读者的中国书法艺术通识读物。作者以时间为纵轴,梳理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史脉络,以笔触为横轴,勾勒中国文化与审美的变迁,全方位展现各类书体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历代书法的发展轨迹和基本特征,细说中国书法的演变,详解历代书法大家的风格特色,让浩瀚的书法史化繁为筒,给读者提供一个脉络清晰
本书汇集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传世碑帖。这些碑帖均选自经典拓本,并通过图形技术对原碑帖进行适当的放大与精细化处理,既方便观摹,又不失原字的神韵,便于读者从字形、字意上细细揣摩,提高其书写能力与鉴赏水平。本书包括《王羲之兰亭序》(东晋·王羲之)、《颜勤礼碑》(唐·颜真卿)、《雁塔圣教序》(唐·褚遂良)、《怀素自叙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