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红学史研究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内容涉及《红楼梦》中大观园究竟在哪里、《红楼梦》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索隐派的一些重要观点、几首题红诗赋以及杨掌生、钱锺书、茅盾等人的红学研究等内容。此外,还讨论了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红学研究史,内容涉及潘重规、林语堂、李辰冬、杜世杰等红学大家及其著作。下卷主要讨论日本红学
《〈格萨尔〉大辞典》是以普及《格萨尔》为主旨的百科性质的专书辞典,兼顾知识性、学术性和工具性,为《格萨尔》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基本的知识和参考资料。分为综述、词条和附录三大部分。词条收词范围包括《格萨尔》正文和《格萨尔》研究领域的相关方面,共分为十大类别,包括人物、说唱艺人、篇目、事件、谚语、赞词、音乐、宗教、艺术、
一个被绝大多数读者与作家忽略的人物,却是西游世界一切活动的幕后BOSS。 是他,化身菩提祖师,培养了孙悟空;是他,一步步将孙悟空引导到天庭的对立面;是他,早就预料到大闹天宫的败局,促成取经行动;是他,培育了猪八戒、牛魔王,逐一将这些棋子布入自己的棋局…… 西游神秘的幕后人究竟是谁? 这样一个苦心的千年布局,究竟为
本书详尽阐述了中国小说自上古神话至民初白话小说创作的整个历程,其主旨则在于确立小说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小说与社会时代的密切关系。共六章,分起源、混合、独立、演进及全盛五个时期。本书在辑佚、考证、比对、辨析、评价等诸多方面不乏辟见,是一部有价值的分体文学史论著。
《中国古代叙事文体中的诗歌功能研究》共八章,内容包括:散文的出现及散文中的诗歌韵语、小说萌芽时期叙事作品中的韵散兼用、文人创作中的“文备众体”、艺人说话与“有诗为证”、诗歌意境与小说中的意境、抒情人称与叙述人称、抒情形象与人物塑造等。
《七月派研究/文艺学美学精品文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名的“七月派”的近十位核心成员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和文化活动展开深入而全方位的考察。全书分三辑:辑主要以“七月派”重要诗人和报告文学作家阿垅为核心,回顾和探讨了阿垅对现实主义理论所作的坚守和探索;在《七月》杂志这一抗战文学的重要发表平台上,追踪阿垅抗战文学创作的独特
闽学是指以朱熹为核心的,包括其门人在内的南宋朱子学派的思想,以及其后对朱子学的继承和发展。广义闽学,则指涵盖学术研究、人文社科、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等等在内的福建文化工程。冰心、林徽因、蔡其矫、舒婷、郑敏、郭风……福建诗坛群星璀璨,闽派诗歌的光荣史也在振奋和鼓舞着无数后人。由刘登翰、
《非虚构文学论》是《闽籍学者文丛》第二辑中的一本。本书分为两部分,*辑非虚构文学探析精选了作者在非虚构文学研究方面*代表性的十二篇的文学理论评论文章,第二辑非虚构文学编年史则整理了他这十余年来撰写的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综述。
本书所辑录的,都是谢有顺90年代以来所写的论诗的文字,有些是诗歌专论,有些是诗人或诗集的评论,也包括其在90年代末参与的关于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几篇争论文章这场盛大的争论,直接由一本诗歌年鉴和关于这本年鉴的评论(《诗歌内部的真相》)所引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 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