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期,港台同时兴起现代主义诗歌潮流,两地之间的诗人也保持着较为密切的交往。这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具体包括两地诗人交往的方式和经过,及其交往的时代性,所谓的时代性即当时的冷战语境。
本书以海伦·斯宾塞-欧迪(Helen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为框架,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人物话语中的委婉语进行探讨和研究。基于小说中复杂而严格的社会与家庭的等级观念和权势关系,本研究以权势作为变量,综合其他影响性因素如关系取向、信息内容、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交际活动以及关系管理的结果等,对于人
聂欣晗著的《清代女性诗学与文化》以清代女性的诗学批评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对王端淑《名媛诗纬初编》、熊琏《澹仙诗话》、毛国姬《湖南女士诗钞所见初集》进行重点个案分析,纵向展示清代不同历史时期女性诗学经典所体现的与主流话语的疏离与结合。同时,从清代众多女诗人的屈骚情结与英雌话语中感悟清代知识女性的生命流动与诗学表达。
本书主要包括在六个方面,即:“乐府源流论”、“乐府分期论”、“乐府演变论”、“乐府专书论”、“乐府批评论”、“乐府研究论”。采用了一种“全景式”的描述方法,将不同时期的乐府诗进行了“打通关”的观照。
本书介绍了《桃花扇》《窦娥冤》《牡丹亭》《汉宫秋》《西厢记》《倩女离魂》等作品的创作背景、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本书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部古诗词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本书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声律启蒙
《名家国学大观:朱自清(古诗新义)》选取朱自清著作中有关国学经典与古诗赏析作为主体,以朱自清的视角,介绍华夏民族文化中的菁华。字里行间可见一种含英咀华、孜孜不倦的精神,内含大量古诗注解,实为国学入门的必读之物。
《王嘉与<拾遗记>研究》对王嘉及其《拾遗记》进行了宗教本位和文学视阈相结合的综合考察。具体而言,书中对王嘉的籍贯和卒年进行了考证,对其交游和著述作了深入的探究,并从儒、释、道及谶纬之学四个方面对王嘉的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对《拾遗记》的研究首先是梳理了历代官修、私修书目对《拾遗记》的著录,并对《拾遗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