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说(下)》一书将反映孔子思想和生活的《论语》放在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并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实际,对《论语》的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思想及其思想价值给出新的诠释和评价。本书具体包括对《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等十一篇《论语》内容的解读,对各篇每一章的解说包括原文、引言、释解、译文和拓展五个部分,结
本书以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对《道德经》进行了解读,作者所写是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接人待物的问题,无论是在生活中、职场上,还是学习等方面,这些由《道德经》衍生出的智慧的方法论,这些作者的所想所悟,都将是帮助读者解决现实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中华经典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上起殷周之际,下迄明清近代,其数量之浩繁、思想之深邃、内容之广博,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也堪称璀璨夺目、无与伦比。《中华国学百部经典》精选我国历代以来,治国、治家、治己的百种传世经典。本套书收录《浮生六记》《容斋随笔》《荀子》《三国志》《尔雅》《孝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国学经典,从
本书从传播学视角看老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与研究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思想,贯彻老子尊道贵德的行动原则,探索治国安邦之道,力争实现老子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永恒价值,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中华文化走出去而努力。本书设特稿、《道德经》章句
本书为一部学术研究著作,主要涉及先秦诸子与出土简帛两方面的研究。作者治学的中心思想是,在先秦诸子与出土简帛的研究中,编联复原是仅次于文字释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研究者只有在正确的文本编联和复原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准确诠释其内容和思想。基于此,书中对《管子》《文子》等传世文献的编联考证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利用新出土的简帛文
《儒家语录类文献论丛》这本论文集所收夏德靠、程得中、任竞泽、熊湘等几位老师的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上述问题,各有所见,相信会给读者以启发。将语录视为一种文体,从文章学角度考察,经典儒家语录类文本有哪些特征,结构特征的背后蕴含着什么逻辑思想,学术思想文化性质突出的儒家语录与文学创作、文学思潮有何关联?业师李炳海先生全面、细
《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奇书,在古代社会享有崇高的地位。历代思想家通过注释与研究《周易》,阐发了具有时代与社会特色、理论关切各不相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观念,形成了绵延两千多年的易学史。本书名为《〈周易〉研究与解义》,内容上包括对于《周易》的研究与对于《周易》的解义两部分。对《周易》的研究包括古经研究与传文研究。对《周
本书由12篇论文和3篇书评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四篇论文来论述古典儒学观念,探索儒学的“内在层面”,反思儒学的中心价值。第二部分是对宋明儒学家生活方式“内在情境”的进一步探索,重点探讨王阳明的“致良知”问题及宋明儒学关于“心”的概念。此外,三篇书评把宋明儒学中的身心性命诸问题提到学术议程之上,对美国汉学界只从政治意识形态来
《庄子》,是一部通过思辨阐述人类认识以及基于深邃视角指引人类思维的哲学著作,《庄子》所阐述的深刻哲理及其阐述替理的方法,对于现今社会人们的思考与行为,依然有着许多可借鉴的价值。本书在归纳总结读懂《庄子》替理论述方式和语文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对《庄子》主要章节的内容进行了逻辑合理和语文合理的重新解读,得出了若干新的认识。进
本书的基础是干春松教授在北大讲授多年的“儒学与中国社会”课程的讲义,共十五讲。作者致力于儒家思想和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书稿涉及“儒学的基本内容与演变”“儒学与传统政治”“儒学与中国地方秩序”乃至“儒学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等主题。其中许多论题体现出作者对儒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的独特认识,比如“儒家与经济”“儒家与宗教”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