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词是古代中朝日越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近现代西学东渐与东亚汉字新词研究的重要内容。书稿从通用汉字词与国别汉字词视角,探讨汉字词在域外汉字文化圈的传承与创新,展示近现代中日汉字词在朝韩越的受容与衍生,全面呈现汉字词在东亚环流的整体面貌。本书首次整理中日韩越近现代新词源流一览表,影印附录越南《南风杂志》
本书收录作者的评论文章近30篇,包括《批评的范畴与范畴的障碍》《当代文学批评面临的“断层”》《艺术想象新探》《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等,以及一些作家作品论,包括对鲁迅、沈从文小说的具体分析。其中《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文曾获1994年广东省“鲁迅文学奖”理论奖。本书也体现了作者的一种人生追求方式,作者所提出
本书共分四辑,主要内容包括:应该冲破僵化封闭的文学批评方法模式;创作要抓住通感的触发点;加强横向学科领域的穿插和重新组合一一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回信;对“主义”的困惑;批评的宣泄和宜泄的批评;在新名词浪潮的背后等。
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漫话狼文学”,内容涉及东西不同文化中关于狼的神话传说,狼的童话、寓言,狼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等内容。下部为“漫话狗文化”,内容涉及历史文化中狼与狗的关系以及狼狗两种动物相对不同的寓意,还有关于狗的故事。
本书研究内容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青年文学刊物和战后香港文学转型问题,通过系统整理和解读五六十年代香港青年文学刊物,揭示五六十年代香港青年文学刊物的办刊理念、文学观念和内容特点及其在香港文学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并进一步探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学转型,乃至其在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格局中的价值。同时,重点突出此期香港文学既延
本书为黄曼君先生半个世纪研究成果的精选。全书以新文学百年流变与百年阐释为对象,立足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与文化现代理论方法,考察鲁迅、郭沫若、沙汀等为代表的新文学主潮的演进重大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梳理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的互动生成关系,观照20世纪中国文学及文论的现代性品格。同时,论文集还打通近现代与当代,勾
本书是作者的第二部文学评论集,可以视作第一步评论集《容膝斋俚谈集》的姊妹篇。其评说的体裁涵盖传统诗词、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等,这些都是针对具体作品的阅读体会。最后一部分名为”综合体悟”,是作者在阅读之外,文学思考的延伸。在行文晓畅、论述严谨的基础上,作者评说的视角、视野和策略都较第一部评论集有了明显的改观:有
中国当代文学外国译者的认知实证研究
"本书列入“稷下文库”文学类丛第一辑。本书与《中国新文学整体观》的研究一脉相承,紧紧围绕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具体创作现象和问题,运用关键词的研究方法,进行文学史理论的探索与创新。全书共14篇文章,重点探讨了战争文化心理、民间文化形态、潜在写作、共名与无名、世界性因素等五个问题。这些探讨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空
本书在合理吸收海外汉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本土文化和中国文学传统的立场,去阐释中西研究的同和异,重新发掘和认识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达到中西学术研究的跨文化比较、对话与交流,从而使中国现当代作家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中成为一个具有讨论价值和典型意义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