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岫楼诗草》乃土家族诗人陈公景星之主要着述,全书十五集四卷,收入其诗作八百余首。遗憾的是,原版散见于民间,历久难觅,所搜存本已残缺不全。故借黔江图书馆古籍整理再版之机,将其点校重排,再版刊行,以飨读者,亦供品读研究之需。重排时出于体例的考虑和印装技术之需要,对册次有所调整,原初册之后跋文也移至《叠岫楼诗草校注(套装1
本书是作者独立承担的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李白诗歌解读》的研究成果。该成果于2010年6月按期完成,2014年1月获得《结项证书》,鉴定等级为“优秀”。结项后,作者对成果又做了进一步修改,并将出版物定名为《李白诗解》(援明人唐汝询《唐诗解》例)。由于史料所限,也由于以主观抒情为主的表现方式,李白诗歌向称难解。所谓
著名学者朱自清告诉你如何读懂中国古典诗歌!朱自清讲讲“只有能分析的人,才能切实欣赏;欣赏是在透彻的了解里。一般的意见将欣赏和了解分成两橛,实在是不妥的。没有透彻的了解,就欣赏起来,那欣赏也许会驴唇不对马嘴,至多也只是模糊影响。一般人以为诗只能综合的欣赏,一分析诗就没有了。其实诗是最错综的,最多义的,非得细密的分析工夫,
这是一部借由中国古诗词讲述古代美人爱情的作品,分别从侯门、才情、风尘、寻常家4个角度,精心选取30位风华绝代的古代女子,书写这些女子的旷世绝恋和悲欢离合。她们或有倾国倾城之貌;或满腹才情与诗意;或身不由己落风尘,敢爱亦敢恨;或情深缘浅、芳魂早逝。阅读全书,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古典诗词的绝美意境,还能于千年往事中品味女主人公
这也许是迄今为止对老舍《茶馆》做出的*系统解读的一部著述,它建立在前人对中国当代话剧和《茶馆》大量研究阐释的基础上,仅从书稿后列出的参考文献数量上,就能看出作者在这一选题上的罕见投入,也能感觉到,她投入的还有巨大的热情——没有这份热情,是不可能把作品写得如此丰富充沛的,书稿中观点十分密集,每一个点上都留有继续展开的余地
《敦煌僧诗研究》从敦煌僧诗的写本入手,将外地高僧的诗作、敦煌高僧的诗作、敦煌写卷中的佚名诗作、敦煌本中的王梵志诗、敦煌“五会念佛”赞等这些代表着敦煌文化元素的写卷一并纳入考察的视野,宏观上,通过对各类敦煌僧诗的追溯和考辨,找出它们所代表的宗教力量对敦煌僧俗文化精神的影响,从而确定敦煌僧诗的性质。微观上,考察一批有代表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纪实类“反右”书籍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与文学现象。《自述、代述与混合叙述:一种纪实伦理的研究》主要是借助叙事伦理批评的方法,对这些作品在呈现历史经验、构建经验主体时的样态、叙事可能、意义与局限等方面进行研究。依据叙述人与故事之间的关系,《自述、代述与混合叙述:一种纪实伦理的研究》将这些作品
柳如是是我国明清易代之际著名的才女,诗词、气节均有过人之处,其诗词造诣尤为当时所重,但当代读者已不太熟悉。为让更多读者能够了解到这位才气纵横的女诗人,作者从柳氏作品中精心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诗102首、词31首,为之作注,并用诗化的语言加以评述,注释精确,评语优美,充分体
唐宋八大家名篇注译:曾巩散文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辛弃疾名篇名句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