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陈星庚、陈积澍父子二人的日记。现存陈星庚日记自1912年起,止于1931年。陈积澍日记起自1917年,止1924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书法价值,为研究近代教育史、外交史提供了参考资料。
常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大观园里的草木也都有情。晴雯去世之日,怡红院的一棵海棠先死了半边。 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二十四番花信风相继而来,花儿应时开放,映照着书中人的悲欢离合。那些欢乐、悲哀、心动、嫉恨和欲望,后全都埋葬在大观园的花冢里。 书中的花不只是花,草不只是草,一花一草深藏寓意,背后是几
本书是作者数十年来的散文集萃,收录作者53篇散文,分为景物篇人物篇文物篇出版篇四个部分。既有寄情山水的佳作,也有缅怀前辈的感人篇章,还有作者的学术研究感悟和从事出版事业的心得。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一代学者热爱和传承中国文化的学术情怀。
《湘西》收沈从文1937年抗战爆发迁徙后方,途经沅陵停留几月后所创作的散文八篇,和《湘行散记》一样,也是作者重返湘西后对故乡的书写系列。1939年8月由长沙商务印书馆初版。包括《常德的船》《沅陵的人》《泸溪·浦市·箱子岩》《凤凰》等。
《风吹过》分为来处他山维度一律贤聚五辑。作家君娃以丰富的知识、诙谐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开阔的眼界、匠心独具的选材和非凡的表达,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丰饶美妙、气象万千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她对日常生活、人间百态,异于常人的感悟和认知。同时作为画家,她用图画诠释着生活中的浓墨重彩。
散文集书名《且来花里听笙歌》取自苏轼词《浣溪沙》中名句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是作者身处他乡,边游边悟,自在独行的初心之作。作者每时每刻都参与到她所描摹对象中,用优美的文笔追溯游览地的历史文化,探寻当地居民的饮食起居,字里行间充满诗意的智慧和冷峻的哲思。带领读者领略了神秘绮丽的川西风光,巍峨壮观的东北山水,含蓄
《个人的村庄》是著名作家刘亮程散文经典之作。在本书中,刘亮程诗意地描摹了个村庄里的草木、动物、风、夜晚、月光和梦。万物有灵的乡村书写,引领学生读者重识乡土自然,而充满哲理和韵味的语言,展现了汉语独特的纯真和瑰丽,这些使本书成为当代中文写作的典范,有利于提高学生读者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个人的村庄》自1998年首次出版以来
本书收录了萧红62篇经典散文,分四辑:第1辑花开了,我们后花园去吧;第2辑黑列巴和白盐的日子;第3辑自由与安闲,我的黄金时代;第4辑你走的那晚,漫天都是星星。内容涵盖童年记忆、早年流浪、黄金时代和逃难生涯四个时期。 她凭着天赋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写作,文字新鲜、自然、细腻、直率,有着天才般的诗意,和孩童般的天真。 萧红的散
一部经得起反复阅读,思想价值、艺术水平较高的散文集。有质感的文章,通过散文化的、诗性的从容叙写阐发了对人生的感悟。直接、凝练而精美的笔触,由主观感觉催发客观想象,凭借作者敏锐的观察力,赋予了一篇篇作品饱满的本质。“诗人散文”,是区别于其他散文作者所著散文的一个专有概念,因诗人独特的观照方式和特有的表达方式而成为一个独特
书中游记和随笔,视角独特,语言质朴、明快、峭拔、蕴藉,穿过事物的细节和看似平凡的表象呈现诗人独特的艺术个性,又不乏诗性直觉,构建起宏阔而幽深的文本语境。继承了“诗经语型”和“楚辞语型”良好终于性的传统渊流,“逐渐形成一种融凝重与浩荡于一体的风神”。“诗人散文”,是区别于其他散文作者所著散文的一个专有概念,因诗人独特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