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中国儿童小说史论》在系统掌握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儿童小说史料的基础上,对“伤痕”儿童小说、儿童文学奖励制度及80年代儿童小说中乡村建设经验、科学精神、游戏性、文学性、教育性、家庭关系、性别角色、“理想”人物等内容的表现方式的历史生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独到的剖析,细致探讨了80年代中国儿童小说在题材
《宋代生态诗学研究》借鉴西方生态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以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和宋代哲学生态观的考察为基础,发掘宋诗中所蕴含的生态伦理精神与生态美韵,以期为宋诗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维度,展现中国古代诗歌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栖居”之美。
《叙事学理论视角下的张爱玲小说研究》对张爱玲的作品做了深层分析,从而透视出她思考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依据格雷马斯叙事理论解读张爱玲作品中爱情和欲望的故事,挖掘了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功能。勾画了张爱玲在作品中呈现的隐含作者形象,隐含作者是真实作者张爱玲的理想的、文学的和第二自我的幻象,是在不同作品中的隐含形象。对张爱
《废都》作为当代文学备受争议的一本书,以往对于它的研究较多停留在道德批评或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问题上,而作品的文学意义并未得到有效阐释。 《<废都>的寓言:“双城”故事与文学考证》试图摆脱既往的批评话语,把作品作为文献史料重新研读。考察作品中西京、现实中西安的“双城”书写,考证作品故事与作者
本书上半部分是关于唐诗的,作者对陈子昂、孟浩然、王维、李白、高适、杜甫、岑参、韩愈、元稹、李贺、李商隐、郑嵎等12个唐代重要诗人的诗歌佳作做了散点式的点评。下半部分是作者谈古典诗歌的一些散篇,《帝里皇都和山川郊野》《由动物装饰到植物装饰》主要谈的是赋。诗赋一体,所以本书一并收入。这两篇是作者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角度进行
本书是翻译家、文学家李霁野给自己的孙辈讲解唐代诗歌的合集,他亲自精选了唐代一百三十多位诗人近四百首绝句,并逐一讲解,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读诗感受,论说这些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美学意境。谈论浅白,讲解亲切,谈谈家常,说说往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这种启蒙式讲解很适合青少年的启蒙教育。
本书是翻译家、文学家李霁野给自己的孙辈讲解唐宋词的合集。他亲自精选了唐宋一百多位词人的代表性词作,逐首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兼以谈论词的发展历程,词的艺术特色,词人的心境和情怀,行文流畅,明白如话。这种启蒙式讲解很适合青少年的启蒙教育。
韩愈、柳宗元为中唐文坛的两大巨擘,二人合作推动的古文运动、波澜壮阔、唯陈言之务去,一洗雕琢骈俪的六朝文风,文起八代之襄。诗作方面,韩诗诡奇、跌宕、后世以为晦涩,然亦另辟蹊径,骨力尽现;柳诗清高、幽远,将山水诗发扬光大,成一代的风流,亦世无异议。本书即以诗作为主,贯串韩、柳的生平事迹、升沉起落,以简短有力的篇幅,缕缕细述
本书是选取浦江清论述诗、词、曲、剧的文稿汇编而成,主要是讲稿,也有几篇深入浅出的专论。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讲述了中国诗歌体制的发展变化、作家介绍、作品赏析,都是按照时代先后顺序排列,基本涵盖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全貌,可使读者增进文学修养,陶养性灵。
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时期,是层出不穷的能臣干将撑起了整片历史的天空。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史学家赵翼的这句话完美诠释了三国的用人精髓。三国的精彩在于用人,英雄的精彩在于心境。公孙策妙语解读,走进英雄的内心,听听历史上真实的声音,是如何影响了成败兴衰。 风起云涌、诡谲多变的三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