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和正在出现令人担忧的农民荒现象。本书按照“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谁来养老、如何养老?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的基本框架,对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考察,并以大兴区魏善庄镇、延庆区井庄镇、怀柔区北沟村为例,对其居家养老、村庄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考察,介绍了这些村庄的主要做法,分析了
2015~2016云南农村发展报告
《农业企业会计学》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对农业财会、经营人才急需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农业企业会计学》共15章,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第一章总论对内容体系进行了系统、概括、引导性介绍;然后,用14章内容系统阐明农业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书分“公社制度的嵌入”、“60年代的村落政治”、“70年代中叶的公社制度模式”、“人民公社的终结”等四编,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对人民公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与研究,不仅重新展现了人民公社的基本面目,而且提出了不少饶有创见的学术观点及值得认真思考的社会问题。作者认为:不了解中国农村的
本书内容包括导言;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相关理论基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人力资本与农村家庭收入增长关系;中国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现状与投资差异;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因素分析等。
《2014中国粮食生产水足迹与区域虚拟水流动报告》阐述了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粮食产销区、八大粮食生产区、南北方地区不同空间尺度粮食生产、粮食生产水足迹及粮食虚拟水流动的变化状况,并与2013年进行了对比分析。重在揭示中国粮食的生产、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粮食虚拟水流动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变化情况。 《2014中国
《北京市粮经作物产业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章回顾了北京市粮经产业发展现状,第二章主要探讨北京市粮食产业经营绩效,第三章涉及北京市小麦节水效益及种业经营的经济效益,第四章分析京郊农田生态系统固氮、释氧及碳足迹,第五章主要研究北京市粮经作物的市场消费特征。
《国际法视野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可持续性国际粮食安全体系的构建》主要内容包括:粮食与植物遗传资源是粮食安全保障的基础、粮食与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相互依赖性、联合国粮农组织体系下遗传资源保护实践、生物多样性公约体系下遗传资源保护实践、知识产权体系下遗传资源保护实践、保护粮食与农业遗传资源多边措施比较、遗传资源保护多边体系现
《土地管理学(第2版)》共分15章,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前7章为土地管理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从土地管理的概念、学科体系、基本理论、历史发展、管理体制和管理政策等方面重点介绍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后8章重点围绕我国土地管理实践,介绍了土地权籍管理、土地规划管理、土地保护管理、土地征收与储备管理、土地供应管理、土地
《农地非农化的价格确定问题研究》针对当今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征地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认为其核心是确定合理的农地非农化价格。在较详尽地分析各学派地价地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农地价格的决定和影响因素以及农地非农化价格的决定和变化因素。从理论方面提出了一套农地非农化价格确定的方法,还提出了时间因素对区位的影响、多因素土地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