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山阴永欣寺僧,名法极,人称“永禅师”,陈、隋间著名书家,东晋王羲之七世孙。他初从萧子云学书,后继承祖法,精勤书艺,相传曾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其传世“真草千字文”有墨迹本与刻本两种,墨迹本现已流入日本国,系纸本、册装,每面四行,行十字。长期以来,这件墨迹倍受推崇,有人评说:“真则圆劲古雅,草则
吴大澂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吴大澂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早年从陈硕父学篆书,中年以后又参以古籀文,书法益进。他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
米芾《蜀素帖》,内容包括他自作的各体诗八首,故此帖又名<书诸体诗卷或>或<拟古诗帖>。其书法字迹匀称,笔势圆劲流丽,结构布局端庄秀美。本字帖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也让广大书法爱好者领略到中国古典书法的一种理想境界,以柔寓刚、外柔内刚。初学者可根据每个字的用笔、结构、布势等去临摹。
本书围绕熊召政先生的艺术创作展开,收录了包括斗方、扇面、对联、立轴、中堂、长卷、题签七类不同尺幅的书法作品。
本书归纳了一些行草书写的体会、心得和修正方案。主要包括:心平气和横平竖直、横细竖粗左细右粗、大小适宜肥瘦合理、分朱布白计白当黑、轻重有度避让有道、错落有致行列成势等。
本书为“万印楼丛书”中的一本,收录了王石经所辑陈介祺、潘祖荫、吴云等家藏印章一千七百余方,卷首有陈介祺的题记。
全书分为三部分:颜真卿楷书基础入门、集颜体字古诗二十一首、书法创作的基本形式。特点是:笔法、结构、章法循序渐进,将学书、学诗、考级与健身融为一体。
赵孟頫(1254年一l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等,世称“赵松雪”。宋太祖子秦王德芳十世孙。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后人称“赵吴兴”。幼聪慧,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他出仕后,从元世祖到元英宗,共经历了五个皇帝,先后在济南、浙江任职,又在中央担任兵部侍郎、集贤直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职,“荣际五朝,名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王羲之《兰亭序》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精摹临本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