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学是丝路文化的一个部分,泛指一切与丝路有关的文学创造。由于丝绸之路及其文化具有极鲜明的久远性、国际性、区域性及其多民族性、多语文性、多样态性、多宗教背景性,丝路文学必然会带有漫长的时间深度、辽阔的空间维度、复杂的文化广度。在其背景下审视中国文学,有助于我们确立它在丝路文学中的作用、地位,发现它曾经的辉煌、现实的创
《汉唐博物杂记类小说研究》在全面考察汉唐博物杂记类小说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将小说研究视野延伸至科技、历史、宗教、艺术等多个领域,系统研究汉唐时期博物杂记类小说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复杂联系,深入探讨博物杂记类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独立过程中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特征,并清晰揭示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
本书是作者学习文化诗学的体会与实践,全书围绕文化诗学“文学文本周围的社会存在与文学文本中的社会存在”双向建构的主张展开。作者认为:这种互动是在文化系统、文化心态中,或共时、或历时交互进行的,文学与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文学史的演进,由此产生意义。凡是在互动中擦不出火花、产生不了新意义者,都会逐渐被边缘化。通过对传统
《传媒与新写实小说的兴起》是国内首部以“新写实小说”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作者运用文学社会学与文化研究的方法,将“新写实小说”重置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历史语境中,从传媒的角度细致地考察了“新写实小说”的策划与“新写实小说”作家的身份建构过程,并将其定位为20世纪80年代“小说思潮”建构的历史进程中从计划到市场的一座历
《中国史诗学史论(1840-2010)》以在中国史诗研究这一领域内得到普遍认同的、见解独特且影响力持久的学者为个案,分析他们持有的史诗观念、学术旨趣、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以勾勒出近百年来中国史诗学术史的某一个侧面,阐述了中国史诗研究者在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上的继承和创新,反思中国史诗学的学术转向与新格局,总结中
书稿将唐代小说的仕宦题材作品作了全方位的观照与整体的研究。根据唐代士人的仕宦历程,抓住三个大的环节建构起全书的框架:即将士林的仕宦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入仕途径,官场经历,人生归宿。在代表性小说作品深入细致地解剖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将其置于唐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叉点上观照之,归纳总结,提升概括,力图管窥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而
小书童蒙学精品:声律启蒙(注音彩图版)
没有源头、胚胎,一个事物不可能产生;只有源头、胚胎,没有灌注、孕育,这个事物很可能被扼杀在萌芽之中。源头及其灌注、胚胎及其孕育,正是一个事物的发生过程。《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研究》进行的中国占代小说发生研究,涉及小说的起源、孕育、滋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文体,哪些因素对小说的产生起到了哪些作用。读者可以通过这些研究,了解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传播研究》以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传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传播环境”“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诠释”“传播价值”“传播受众与效果”“海外传播”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以全新的视角,多方位、多层次地勾勒出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及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从而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演变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