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0个单元,均聚焦于技术领域的日常工作交流,通过多种多样的工作案例及其他真实材料,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书中练习模拟技术领域的交际任务,鼓励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联系供应商、接打客户电话、描述工作流程和处理技术文件等。
《直面人类未来:2021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解读》以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发布的2021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为基础,由相关领域专家对各个问题进行权威解读,深入挖掘生态、医疗、信息领域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以准确的数据和资料为依据,结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阐述当下面临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展望未来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十年踔厉奋发,我国科技创新突破可谓硕果累累。本书由中科院传播局周德进、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陈朴研究员主编,遴选党的十八大以来40项(200余幅图)重大科技创新突破成果,从主要突破点、科学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深化读者的认识
本书由三个板块组成,反映了作者几十年来学术上的旨趣与用功所在。“哲学”收录的主要是有关康德哲学的解释与元哲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对中国传统哲学及其现代化问题的思考,特别是对现代新儒学的批评。“现代性”研究板块主要集中在对什么是现代性以及有关中国现代性研究的解释框架问题的思考,试图从中挖掘出中国现代性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知识
本书为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为配合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评选推荐工作,设立中国专利奖2021年度评选活动,以此推动专利申报、使用、转化、保护、创新工作。经征集、初选、评审,最终确定的39项中国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获奖项目。专利涉及电力、冶金、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土木建筑、能源等行业,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基础研究
本书以专题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和阐述了机械领域、电学领域和化学领域发明专利实质审查中涉及的一些难点问题,并针对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及审查意见答复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既包括事实认定、发明构思的理解及创造性审查等基础性问题研究,也探讨了例如机械领域冗长权利要求的审查、电学领域客体的审查、化学领域对于申请日后提交的实验证据
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是推进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的内在要求,是国家科技硬实力的重要体现。本著作依托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和一手官方网站,运用科学方法,剖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发展规律。本著作从北京建设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现实需要出发,通过剖析当前国际大环境下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重点对在京举
跷跷板,计算机,灯塔与港口不远处的船帆。信息,知识,量子信息,下一代热机和纳米机器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和事物,在牛津大学物理学家奇亚拉·马尔莱托看来,可以被统一于一个新概念之下,用它解释,以它勾连,甚至可能由它启迪和创造。这个令我们耳目一新的概念,叫反事实。简单来说,反事实就是关于可能和不可能的科学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紧抓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这个核心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在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等方面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上海科技创新中
本书是一本学术规范工具书,分学术诚信和引用格式规范两部分。学术诚信部分主要介绍了学术诚信的基本原则,日常学习和科研中如何培养学术规范的意识,如何养成优秀的笔记习惯,以及怎样合理引用和转述。引用格式规范部分主要介绍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献引用规范,通过表格的方式列举了各种格式引用要点及文献引用举例,包括芝加哥(或杜拉宾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