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隶书相对于秦隶来说,已经是成熟的隶书,本书主要从动态的角度考察其形体的演变。通过分析,本书把汉碑隶书笔画演变的特点归纳为平直彻底化、方折明显化、笔势横向化、点画经常化,把隶书部件转化的特点归纳为符号程度提高、单元化程度提高、规范化程度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把隶书字体结构的内在演变规律总结为简化、符号化、规范化和美
黄庭坚《金刚经》米芾《千字文》
董其昌《乐毅论》董其昌《阴符经》黄道周《孝经》祝允明《千字文》
《九成宫醴泉铭》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欧阳询书写此铭,时年七十六岁,其书法艺术已是炉火纯青,加之又是奉勑用心之作,因而,此铭是书家之代表作。自古以来,此铭一直被誉为“楷书之极则”,倍受人们喜爱。本书对每一个字用笔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
《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为中国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碑书墨迹。碑稿为纸本,楷书,纵33。6厘米,横400厘米,内容为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是赵孟頫奉元仁宗命书写的碑文,此卷书于延祐三年(1316),书法点画顾盼有致,用笔遒美峻拔,为晚年碑书之笔。本书对每一个字用笔和结构都作了详细讲解,并对各家书体的笔画、偏旁部首、结
玄妙观在古城苏州,为著名道教寺庙,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明帝司马绍居然梦见三清道祖驾云到了苏州,于是下旨重修道院,并改名为上真道院。唐代皇帝自称老子后裔,尊之为太上玄元皇帝,并效令两京及诸州均建立玄元皇帝庙。此后屡遭兴废。到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玄妙观,玄、元相通,也称元炒观。此名取自老子《道德
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岑勋撰文,颜真卿楷书,徐浩隶书题额,史华镌刻。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四月立。碑高七尺九寸(260。3厘米),宽四尺二寸(140厘米)。34行,行66字。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该碑为颜真卿在44岁(一说43岁)时书写的。是已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楷书共28行,行54字。藏西安碑林。《玄秘塔碑》为柳公权64岁所书,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有以方取
本书集印1800方,其中玉印160余方,铜印1600余方,均为先秦和汉代的官、私印,其印量大、质佳且分类精细。每印皆附简单的考释并标示纽式和印材。此印谱为现存最早的依原印镌刻的铜玉印谱,保存了古印的面貌,开创了依秦汉原印刻印成谱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