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继《蜀道青泥》后,作家商震又一部蜀道行走、考察著作。这是当年三国时邓艾偷袭江油关时的阴平道。作者从四川青川的唐家河向甘肃文县进发,和当年邓艾走的方向相反。也可以说是从当代的视角出发,对历史的回溯。书中从历史、地理、军事、人文、民族、商业等角度以穿越古今的笔法记述了古蜀文明和陇南文化,广博而深邃,书中随处可见作者睿
《醉里吴音》是关于吴地的花朵、风物、传奇和记忆。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荣荣以江南文脉凝聚成笔端灵气,细细述说着吴地的种种花事、酒事、情事、文事,并对之进行诗意的、文化的、历史的、当下的种种鉴别,让知识性、趣味性在书写中兼具,将自然事物进行文化认同,将相关的历史人文故事作当下的现实解读。
《未了之青》是一部行走之书,更是一部寻找之书。人民文学奖获得者路也以步履不停的寻访和密度极高的文字探寻着齐鲁大地上的文化坐标,高远、厚重的地理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读者从书中不仅会读到地理和人文知识,更会读到作者内心的激情。她不知疲倦地行走,是为了让久存心底的情绪和经验被重新激活。借由文化行走,精神场域被缓缓打开。
本书由林少华2017年以来的随笔中有关书的散文篇目结集而成,共有50余篇,分为四个板块:读书岁月、教书生涯、译书甘苦、评书点滴,从中可以体会作者的读书、教书、译书人生。全书文字看似平常却不乏思想性,也改变了书之书的严肃面貌,将读书和学术中有趣味的一面展现给读者,趣味性、可读性强。本书为先生的书房系列丛书的一种,本套丛书
在这本书里,我们探访了十家女性经营的风格好物店。有甜品店、咖啡馆、花店、果蔬汁店、女装店、女鞋店、花园餐厅、母婴店等。女性开店有什么天然的优势?如何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创业中面临哪些危机与质疑?有哪些创意心法与经营心得?疫情又给这些小而美的店铺带来了哪些变化与挑战?一起去探店,和女主人聊聊。
《师说人类学》是彭兆荣教授退休后写就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分大师篇吾师篇友师篇多元人类学以及厦大岁月五个部分,正如作者所述:在《师说人类学》里,我、师与人类学三者串联贯通,称得上是我他的特殊表述,体例上没有传统的规矩,只是我回忆的故事,却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忆录。人类学虽是主脉,却也没有人类学史的线索。 全书既有对
衣若芬教授自1990年8月起,以浙江杭州作为起点,开启追寻东坡毕生行迹之旅。她花费30年,飞行与步行里程累积数十万公里,踏查四川、湖北、河南、山东、江西、江苏、河北、广东与海南。 《陪你去看苏东坡》是一部以寻访苏轼踪迹为主题的文化随笔,由50余篇文章组成。每篇文章上半部以个人游记式散文为引,勾勒出作者专注于苏轼研究的学
读书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每个人趣味、选择、目的、专业都不同,交流读书不过是各自的道理重复和理念空转罢了。但在读书漫谈群,逐渐地感受到一种真切的交流氛围。以我自己的感受为例,每当一则短文在早上发布,即刻就会得到同一群中的书友们的留言与互动。他们中有平时熟悉的老友,也有在此神交的新朋。重要的是,我们平常写个文章,要冷却半个
《农耕乡愁》是作家吴志昆的最新散文集,收录其七十余篇作品,分农耕乡愁、履痕心印二辑。第一辑为《农耕乡愁》,顾名思义,是作者讲诉故乡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追忆乡俗世相、逸闻趣事的作品。作者善用白描手法,在三言两语间是人物跃然纸上。既有文化味,又有故事性,盎然成趣。第二辑《履痕心印》,类似于游记小品文,既描述山川河岳之美,但
本书汇集了中核集团及其成员单位参与海外建设项目的相关征文作品,共分为四篇,包括攻坚篇、融合篇、抗疫篇和成长篇,从集体或个人角度出发,体现组织机构的精准决策,也介绍了在海外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巩固海外建设成果,也向在海外建设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同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