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正定府龙兴寺碑》。隋·开皇六年(五八六)十二月立。整纸捐高一百五十六厘米、宽八十九厘米。碑阳三十行、行五十字;碑阴及左侧鸟题名。碑阴五列,列三十行;右侧无字;左侧三列,上列六行、中列入行、下列二行。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额高四十二厘米、宽三十一厘米,共十五字:『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在河北省正定
《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碑帖名品系列:王羲之十七帖》即吴宽藏本,属『勒字本』系统,为卷装本,长一千厘米、高三十点五厘米,帖芯长四五五厘米、高二十五点五厘米。宋帘纹纸墨搨,墨色沉古,字口丰腴,浑朴之气独具。明代为童轩(士昂)、吴宽所藏,帖後有张正蒙题跋。清代入内府,民国时归张伯英。卷内《青李来禽帖》失两行五字。是『勒字本
《青原山诗》全称《次韵周元翁同曹游青原山寺长韵》,亦称《七祖山诗》、《次韵周法曹游青原山寺》。北宋,黄庭坚诗并书。黄庭坚(一零四五:一一零五),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累官吏部员外郎。工正、行、草书。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秾,入门自媚;其笔法瘦劲圆通,出自於篆书。传世书迹有《松风阁诗》、《诸上
正书,摩崖石刻。高二百六十厘米、宽二百十厘米,字径八至十五厘米不等。原刻位於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之上,後陆续坠入江中,石碎为五。至清,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二二)冬,闲居镇江的原苏州知府陈鹏年募工历时三个月将残石打捞出水,依原刻行次,黏合为一,移置焦山定慧寺,建亭保护。一九六零年建焦山碑林时,移置宝墨轩。二零零八年十月、二零一
正书。四十二点七X四十二点七厘米。无撰、书人姓名。志原在陕西兴平县崇宁寺壁间,但随崇宁寺毁废,此石亦夫失。明末赵蛎《石墨镌华》载:『石在兴平崇宁寺,为童子摩挲几乎。』此志刻於隋大业三年(六零七)八月。由於志石早夫,塌本极为难得。此志在乾隆年间张填修《兴平志》,遍访此石不见,《金石萃编》亦不载,在乾隆年间搨本已少。据《中
又名《论座帖》、《与郭仆射书》。唐,广德二年(七六四)十一月颜真卿与仆射郭英又之书稿。行草书,共六十八行(其中旁添小字四行),行字数不一,全文一千一百九十三字。真迹七纸,北宋时在长安安师文家,曾摹刻上石,即『关中本』。真迹已不传。原石今在陕西西安碑林,字分两截。石长一百五十二厘米、高八十一厘米。撰、书者颜真卿(七零八—
全称是《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碑帖名品系列:米芾章吉老墓志》。周绅(字元章)撰、陈敦复篆盖、米芾书。《章吉老墓志》,宋。崇宁四年(一一零五)九月二日刻,石原在无为州(今安徽省无为县),已佚。墓主章古老(一零一九:一零九七)讳迪,字古老。其先祖籍江西豫章,後迁徒至无为。吉老精医术,尤长针砭,有起死回生之妙。他恤老济贫,伸
《中国书法文化教育丛书》是全国第一套为中小学书法教师量身定做的书法文化通识读物,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向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推荐使用。丛书共有七本。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波面、平面与直画、撇画、点画、提画、捺画、钩画、特殊点画的字、结构、章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