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组织机构参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全流程为主线,首先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知识、国内外碳市场基本情况和我国七省市碳交易试点交易规则,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组织机构如何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核查、碳资产开发、碳排放权交易和碳资产管理。
我国正面临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本书立足于我国现有的大气污染控制框架和政策基础,从我国PM2.5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结合在我国PM2.5污染的主要特征、构成和影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控制PM2.5污染的策略、政策机制和中长期路线图,并就目前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政策和措施提出建议。书中着重介绍了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分别是《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定量分析技术导则》的中译版,第三部分探讨在中国西南河道峡谷型水库开发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评估的若干思考。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三个十条的陆续发布,彰显了国家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决心,开启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响三大战役的战略布署。
谁可以呼吸干净的空气?谁能够得益于在污浊的空气中生产出来的比较便宜的产品?《烟尘与镜子空气污染的政治与文化视角/新视角·世界环境与灾难译丛》带您逐一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从19世纪末曼彻斯特燃煤工厂的烟囱到20世纪末笼罩着洛杉矶的雾霾,空气污染一直是对我们环境的大威胁之一。在这个重要的原创性论文集里,一些环境科学家和社会
本文以“京津冀-晋陕蒙”为主要研究区域,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六个省级行政区域在碳排放方面的差异性。以自主编制的2007年地区间投入产出表等数据源为基础,重点研究、解决了以下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六省区碳排放形成的经济、产业基础差异,包括区域内各省市基本经济指标、部门投入产出
中国的碳市场建设正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刻,亟须培养一批对碳排放权交易有系统了解的“应用型、复合型、前沿化、国际化”高级低碳经济与管理人才。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各个环节,包括总量设定、配额分配、MRV体系建设、碳金融、履约与抵消机制、碳会计和碳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无论对理论工作者还是对实务工作者都有
雾霾遮天
成本和价格是碳交易市场的关键指标。《中国碳交易市场减排成本与交易价格研究》首先从微观角度研究了企业在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中的减排成本,通过博弈理论分析企业根据成本所做的优决策,并对均衡结果做了探讨;其次从宏观角度测算了中国不同省份因为减排约束目标导致的潜在成本支出。本书区分了不同配额分配方式,构建碳交易市场内参与交易企业
《中国碳排放强度与减排潜力研究》首先在对碳减排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各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模型,证明了降低能源消费强度、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是降低碳排放量的有效措施;其次,比较分析了我国2010年各地区碳减排投入产出的效率,并参照高效率地区的投入指标,针对低效率的地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