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论坛》是由四川大学《儒藏》编篆委员会独家主办的学术论文合集,旨在弘扬儒学文化、儒家精神与巴蛋文化,及时反映《儒藏》的编纂情况。本文集每年出版2辑。《儒藏论坛》第15辑中共收录论文21篇,分为儒学论衡儒学文献研究综述书评儒学随笔五个部分,对有关儒学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了归类,内容涉及儒学人物、文献、流派(如甘泉学派)
本书是一本专为中小学生群体及广大合唱爱好者编写的系统性、专业性的合唱曲谱书。本书内容分为合唱前的准备、二声部合唱、三声部合唱、四声部合唱四部分。第一部分合唱前的准备,将合唱发声及音阶练习引入其中,介绍与合唱相关的理论知识;第二、三、四部分,将合唱曲目按不同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归类,坚持以普及、实用为原则,综合表演为特点,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书中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与政治追求,以及人性、伦理、教育等多方面的主张。其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仁一至今影响着世人。
《孟子正义》,清焦循撰。《孟子正义》为清儒十三经新疏中较早的一部,梁启超赞为“后此新疏家模范作品”。清代疏《孟》者至少六家,唯焦疏传世。焦循因深恶题为孙奭疏的《孟子疏》“踳驳乖谬,文义俚鄙,未能发明其万一”,遂广采历史上六十五家有关《孟子》之论,并以己意贯穿推衍,著为此“集疏”性质的《孟子正义》一书。《孟子正义》经注文
《周易姚氏学》为清代学者姚配中的重要著作。姚配中博览群经,以汉经师之学为己志,而尤为关注《易》学。在《易经》诸解中,又以为郑玄《易》注最优。于是他以郑注为主,参以汉魏经师诸说,间下己意,疏通诸家,终成《周易姚氏学》十六卷。其书虽主郑氏《易》注,但不立门户之见,能成一家之言,是阐释《易经》的重要著作,也是分析清代《易》学
《孟子新注新译》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考证了《孟子》中210例古今众说纷纭的疑难词句,并给出确切的解释。为惠及广大读者,考证以译注形式呈现下里巴人的形式,阳春白雪的内容。书中考证方法之主要者,仍是杨树达先生所谓审句例在浩如烟海的同时代文献中网罗类似结构的词句,予以归纳模拟。以最博最精著称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释读古书的名篇
《论语全解》十卷,宋陈祥道撰。陈祥道的《论语全解》成书于北宋神宗年间,是王安石新学现仅存的一部《论语》学著作,同时也是用王安石新学注解《论语》的集成之作,体现了王学注重性命义理的解经特点。陈祥道为王安石高弟。其《论语全解》不仅涉及道体之论,注重性命之说,以未发已发释性情,还注重主体的修养,阐发穷理尽性之说;同时也存在着
老子思维
本书立足于先秦传世文献,并以此为研究的主体对象,打通出土简帛文献与中国历代相关古籍,特别是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的相关材料与观点,适度关注西方哲学的相关论述,筚路蓝缕。作者特别重视文字的甄别、概念的辨析,以及思想和学派的比较、贯通,把哲学与文字学、训诂学、校雠学、历史学结合起来,步步为营,推进和展开本书的结构,使先秦儒家性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其丰富内涵之一在于对数的运用。我们看到的象,后面一定有数,这是万事万物生存、发展及灭亡的规律。《易经》所阐述的“数”,至少包含算术、数学、定数三个方面。为了将《易经》与数的关系讲得更加通俗易懂,本书在解说最基本的数字之后,再从易数与成语、易数与建筑、易数与节气、易数与棋牌、易数与三十六计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