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充分利用相关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和海内外研究信息,将4~6世纪佛教中国化与民族大融合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特别是将十六国和北朝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代,全方位梳理了十六国北朝时期佛教、少数民族与中夏文化、社会结构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呈现了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认为中国化的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建设项目成果,隶属“中国俗文化研究大系”中的“俗语言研究丛书”。本书为古代汉语研究专著,主要对唐宋禅籍中所见俗语,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俗成语进行讨论。全书包括绪论、结语和六个主要章节:一、俗语研究概况;二、禅籍俗语的语义层次及存在形态;三、禅籍俗语的来源与演变;
李勤璞,江苏省赣榆县(gàiyuxian)人,在该地出生长大。苏州大学(SoochowUniversity)中文系文学士(1983),内蒙古大学(Inner?MongoliaUniversity)蒙古学研究中心法学博士(蒙古史,2007)。拉萨(Lha-sa)西藏师范学院政治语文系、西藏大学语文系助教和讲师(1983-
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金陵本;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藏要本。唯识学丛书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藏要本的则用金陵本。 唯识学所宗论有一本十支之说,一本即《瑜伽师地论》
《佛教与中国书法》是基于佛教及相关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国书法内容,以书法及书学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内容涉及以汉字书写的佛教经典文本,与佛教相关的墨迹及刻本等。本书以书法史为风,力图从技巧、形式和风格三个方面对历代佛教相关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予以梳理,
肇论新疏
安倍德卡尔思想研究
《佛典汉译评论与佛学中国化》收了大量佛学著述,通过系统梳理,对后汉道远明时期的佛典汉译评论进行了全面总结,深入探讨了佛典汉译评论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其本质特征和独到的评论体系,归纳出了佛典汉译评论的九大范畴和四大命题,详细论述了佛教、佛学、佛经翻译及佛典汉译评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人们了解佛典汉译评论在佛学中国化进程中的
太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佛教领袖,佛教改革的倡导告与实践者。他以爱国爱教的信念、勇于革新的精神、放眼世界的眼光和广阔包容的胸怀,致力于推动近代中图佛教“数理、教制、教产”三大改革,提出了“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思想理念,并不遗余力地创办学校、二培养僧才、广传佛法,对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复兴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辑再次推出“
(在2020年3月份图书选题备案目录中)作者在本书中对地藏菩萨经典文献、法门、功德特征、造像艺术、寺院建筑、九华山道场进行了专门章节的讨论。列举了近百个有关地藏菩萨的经典文献,详细分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1部,搜集近300张从隋唐至明清的地藏菩萨精美造像,按图像志分20个类型呈现。作者尝试从一个佛教建筑——金地藏月身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