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亦是高步瀛编选。唐宋文章大家辈出的时代,多有优秀作品为后人传颂。本书选编唐宋40为名家的散文,共178篇。此书较之以前的旧选本,选文有其独到之处;更突出的是,各篇注释详博、谨严,颇见功力;同时辅以名家评点,涉及文意、笔法,大多较为精彩,故而不仅可供一般阅读,也可由此揣摩文章写作,一举两得。此书80年代后,再无排印本
北宋惠洪是中国佛教史和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其著述范围之广,在两宋禅林中可称,后世僧人也罕有其匹。其诗文集《石门文字禅》正是他整个撰述理念以及写作内容的集中代表,不仅体现了佛教内部禅教合一的倾向,而且也显示出僧人借鉴士大夫文学传统而交融儒释的自觉努力,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挣扎于出家忘情与世俗多情之间的诗文僧的绝佳样板
本书选编作者的学术随笔55篇,分为四辑,大致从2008至2020年按成稿或发表的时间排序。这本随笔集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作者归国后的心路历程,其中不少篇章已见诸报端,但也有些文稿还是首次付梓。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多米诺效应,引发了数百年一遇的世界大转型。这种巨变折射到这一文集中,就是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忧患意
《美洲人文地图》是蔡天新出版的一部有关美洲国家和地区的旅游随笔。与《欧洲人文地图》构成一套了解西方文化的小系列。不同于一般的主要景点打卡式的游记,蔡老师的旅行随笔将现世和历史相结合,将人物与故事相结合,将美洲各国人文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既有数学家的冷静思考,也有诗人的感性浪漫,配上大量蔡老师私藏摄影照片,读起来就像是一
本书选编作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的随笔类作品30余篇,反映了作者自80年代末起,为展开实地考察而行走于东南、华北、西南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 作品大致归为三组,内容多有穿插交叠。前一组主要是关于东南区(特别是闽南语言文化区)的,中间一组主要涉及华北地区,后一组则勾勒了作者穿行于西南区的行动路线。作者用选编于此的
《聆听荒野:荒漠中的生命之美》主要描述生活在以新疆为代表的边缘荒漠地带的物种的生存现状和生存智慧。通过展示这些植物和动物面临的生存压力,以及在旷野中所接受的生存极限挑战,体现它们与大自然相互借位、相互争夺、相互成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是一幅绮丽的荒野生存画卷。这些物种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荒漠区生物在大自然和以人类为主导的
本书分为上下卷,分别有《师父》《父亲记》《从北大到南大》……二十一篇文章。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叙述与父亲、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阐述了对人生江湖的独特感受;通过对荆轲、宓子贱、卢承庆、李勉、椒树等古代传奇人物的解析,抒发了对传统江湖精神的奇异感喟;通过对李米勒、朗西曼、赵元任、高二适、王澍、
本书是贾平凹、肖复兴、苏童、李一鸣、鲍尔吉·原野、刘亮程、徐则臣等36位当代著名作家联手写就的一部关于丰盛人间的散文集。全书共有五章,分别是:昨日种种,皆成今我成长印记;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人生理想;日月悠长,山河无恙故土回忆;长欢已远,迟眠五更旧物旧景;各有渡口,各有归舟生活感悟。作者们在书中谈论各自的成
本书是作者从自己的专栏中精选出来的文章合集,记录了打工人的酸甜苦辣,有心酸,有温情,有无奈,有坚持,有幽默,也有实用价值。可不可以不上班?人生不必设限,它有无数种可能,你都可以去尝试。而作者始终相信,一个人只要足够努力、勤勉,就一定能超越自己的出身,不断逆袭。
家书是中华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集文学、史学、美学、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元素于一体。本集刊所言“民间家书”,是指尚未被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公藏机构收藏,散落在民间的家书,包括名人家书和普通人家书。是书遴选3000余封极具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家书,厘为三卷十册,分为清代卷两册、民国卷三册和当代卷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