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的英国人如何控制庞大的印度?哪些因素促成了印度的独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除了英国人的设计,有何历史渊源?……通过世界历史学家精心打磨的一部经典读本,谙熟现代印度史。篇幅恰当,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方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现代印度的历史。
本书主要以专题纪事、每日记事、图片三个部分记录上海的大事、奇事、新事,全面、详细记录上海发展的轨迹,旨在为为上海发展留下珍贵的档案(资料)。
本书是上海大学教授朱渊清选编的朱希祖学术文章集。朱希祖是现代著名史学家,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中山大学及中央大学(1949年后更名南京大学)等校教授。他较早地倡导开设中国史学原理及史学理论等课程,并讲授“中国史学概论”,在中国史学史的早期研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中国现在史学领域不能绕过的一
本书以《左传》为核心,结合有关典籍及铭文,从考证史料入手,运用唯物史观,探讨春秋史、西周史和上古历史,被顾颉刚誉为“二十世纪的一部名著”。
本书将242年的春秋时期的周以及各主要封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关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脉络梳理的清清楚楚,将我国动荡变化最激烈时期之一的春秋时期的各个方面动态的展现给读者。
本书最初是童书业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在山东大学历史系的授课讲义,之后又续加修订,于1960年初最后完成,记述了从西周春秋时代到清代中国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历程和各种相关制度、组织、政策等。
全书共四章,400余幅图,聚焦在希腊化时代和犍陀罗文明中的希腊元素、贵霜帝国的王朝艺术、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在犍陀罗的再造、佛像与菩萨像的兴起等四个方面,着重揭示作为几大文明汇聚地的犍陀罗是如何成为佛教的飞翔圣地,而佛教又是如何经过犍陀罗的再造逐渐东传的历史进程,是广大读者了解贵霜艺术、犍陀罗历史、佛教艺术较好的读本。
本书从唐代地方官府的祭祀活动入手,勾勒出两者关系原来的历史面貌。由于唐代中央朝廷鲜少涉入各地祠祀西洋,此时国家和祠祀信仰的关系主要系于地方官府层级的祠祀活动。其次勾勒出地方官府祠祀活动的梗概,并试图说明这些活动是地方“惯习”的表现。最后讲述朝廷大幅以封神措施介入地方社会,并开始正面处理常民祠祀信仰活动。
本书按主题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共六章,聚焦于讨论蒙古政治制度中的欧亚传统因素,及其在不同汗国中所发生的地方化进程。下编则试图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下横向考察蒙古统治下亚洲东西部分之间的人员、物质、知识的接触与交流。
本稿选取2011年度日本中国史研究成果,由"论文选刊"、"论文著书目录"、"书评"三部分组成。所选论文、书评以中国古代史为主,稍及近代史,大体能反映当年日本史学界的关注点与研究水平。论文著书目录比较详尽,可概览该年度日本史学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