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北戴河野外实践教学大纲为框架,以精美的图片为骨干,配以详细的文字描述和解说,内容包括:基地概况;矿物岩石;地层和古生物;构造地质;风化作用等。
本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绪论、区域地质概况、野外地质教学实习路线、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和技能。
本书各章内容:1国际地质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中国大地构造格局与演化3中国区域岩浆岩与岩浆作用4中国区域变质岩与变质作用5中国中、新元古代新近纪地层划分*新方案6山东省岩石地层划分*新方案7沉积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8中国主要固体矿产类型和成矿作用9我国能源前景与能源科技前沿
本书是为了配合地质专业院校的矿物岩石学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工作而编写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地质专业学生对矿物的直观认知能力,同时帮助地勘行业工作人员更好地认识和准确定名矿物。书中采用典型矿物的彩色图片并配以相关文字说明的方式,对常见矿物进行描述,形象、直观,言简意赅。本书首次出版于二OO八年,本次修编增加了结晶学部分及晶体光
岩石的转变循环、制造闪电、海市蜃楼……这些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实验会让你在实践中了解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先后介绍了20个便于操作的实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自然现象所遵循的规律,使读者在实验的同时体会到地球科学的深奥魅力与无穷乐趣。
本书着重探讨了地学哲学的时代使命,提出地学哲学要始终坚持为建设生态文明服务,为实现新时代宏伟蓝图服务,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对地学哲学的历史传承、地学哲学与中华地学文化、地学哲学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生态文明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
根据近几年来所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以及浙江省有关水土保持和水质监测等方面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几年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课题设计及毕业论文,在参考了大量各种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提升性汇总和凝练。撰写了此专著。全专著共包括8章内容,论述思路为:首先,红壤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速度和广度都是
本书全面探讨了湘西-鄂西地区滑脱构造特点、构造变形过程等。以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为基础,按4个演化阶段(新太古代-青白口纪、南华纪-志留纪、泥盆纪-中三叠世,晚三叠世-第四纪)划分地层分区,并以最新的国际地层表和中国地层表为指南,重新厘定了研究区岩石地层序列。划分了11种成矿沉积建造,总结了各建造的类型、岩性组合、层位、沉
中国东部低海拔冰川遗迹的研究,经历几代人的努力与奉献,积累了丰富第四纪冰川遗迹资料,为低海拔冰川遗迹典型图谱的编制提供了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应用、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者水平的提高、激发了更多的研究者投入追踪的行列;宏观冰川理论的发展,开拓了研究者的视野,众多冰川遗迹被发现,使中国东部低海拔冰川遗迹典型图
中亚造山带是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华北板块之间的一条巨型复合造山带,其东段延伸至我国内蒙古及东北地区,被称为兴蒙造山带。通过对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浆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同期沉积地层进行岩相古地理分析可知,晚古生代晚期的沉积地层呈带状展布,岩相古地理特征反映水体由浅—深—浅的变化过程,且以陆源碎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