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字字,字字珠玑;一句句,如坐春风;一章章,直扣人心。大道理,言近旨远,深入浅出,景行行止;品其理,悟其人,栩栩如生,高山仰止。一部《论语》,说尽天下事,道尽世间道理。《论语》二十一问,返璞归真,还原孔夫子本真,深入每一个信条背后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警醒人们一个道理,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书的出版
本书结合实际情况,包括前言、正文、附录等。前言部分简要介绍《孝经》《老子》的基本情况,正文包括原文、注释、大意、解读,对《孝经》《老子》深入解读。为体现读本的实用性和特色性,设置了释疑解惑等栏目,方便读者研读和使用。
本书每篇正文前以“解读”通说全篇,帮助读者理解全文;而后按段落分为“原文”“注释”“大意”“思考辨析”四部分。本书的叙说认真、细致、准确、条理,注释与大意网罗、综合各家,充分吸收现有注解成果。本书共有四十四篇,上册为前二十三篇,下册为后二十一篇。
本书是一部描写从14世纪到17世纪儒家知识分子命运浮沉的历史类作品。从宋濂、方孝孺,到黄宗羲、顾炎武,从北方的河东学派,到南方的崇仁学派、白沙学派,再到风靡天下的阳明学派,作者继承以儒学名家、名派为主的“学案式”写法,并着重通过科举制度、军政事件、地域分布、身份互动、东西交流等多元化视角,结合主流的史籍以及具体的儒学故
全书在内容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大学》与《中庸》原文文本注释,即对于疑难字词或关键字词或概念,以“小字文本内注”形式进行精简注释和说明,同时辅以少量需要详细注释的脚注或页内注。第二部分:此为全书主体部分,即对《大学》与《中庸》的“广辞”或“补辞”,以使文本义理更为显明,论述逻辑更为清晰与完整,并补充原有文本在
郭象《庄子注》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吸纳与转化
本书立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梳理老子作在西方世界、阿拉伯世界以及印度、日本、泰国、越南等国的翻译、出版和传播情况。同时,以涵盖美、英、澳大利亚、新加坡等30余个国家,近300家新闻报刊和网络媒体对老子及其思想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究老子思想在域外媒体的传播样态。再者,理清了老子和《道德经》在
《管子》一书旧题为管仲所撰,其文主体为战国中后期稷下学宫学者及后世管子思想研究者们整理而成。全文共八十六篇,现仅存七十六篇,分为八类:《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篇》《管子解》《管子轻重》。内容包罗万象、思想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及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是一部汇聚百家学说的著作。同时,它不
本书阐述了老庄替学是前秦道家哲学的代表,也是道家哲学的第一期发展,魏晋玄学是以解读老庄为基础的,所以有学者认为是道家哲学的第二期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解构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先秦道家思想偏离的。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对魏晋玄学的有无之变予以了超越,实现了向先
《仪礼章句》十七卷,清吴廷华撰。《仪礼》经文本身较为难懂,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和张尔岐的《仪礼郑注句读》,都是注《仪礼》的经典之作,但这两部书对于初学者来说,依然很难。吴廷华的《仪礼章句》借鉴了了朱熹的节次分章;句读、注释方面,又吸收了张尔岐的注释成果和王文清“专以句读为主”的特点;校勘方面,意识到监本与石经本各有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