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明清以来在民间流行甚广的劝人为善之书,作者为袁了凡。袁了凡,原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坤仪、仪甫等。原号学海,后改为了凡。了凡先生的生平资料主要有清代彭际清所撰《居士传》卷四十五的《袁了凡传》,以及《了凡四训》中有关其生平的自述。此外,吴江及嘉善县志等资料中也有关于了凡先生生平的介绍。
全书分为8章,内容包括:家训文化式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上海古代名人家训、上海晚清名人家训、上海无产阶级革命家家训等。
我国古代家训肇端久远,从产生于殷商之际的《周易·家人卦》中,可窥见上古家训之一斑。后来历代虽然都有家训产生,但大多只是从来一侧面对子孙加以训诚,直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问世后,古代家训才系统化起来。此后,历代递相仿效,遂使家训文化蔚为大观。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这笔遗产,从中获取其精
《弟子规弟子职朱子治家格言》所收三种蒙学著作,都是古代启蒙教育中较有影响的著作。《弟子规》中的内容主要是教导儿童怎样学习、怎样待人接物、怎样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内容简明通俗、浅显易懂,《弟子职》记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类近今之“学生守则”。《弟子职》是一份非常真实、非常完整、非常宝贵的研究中国历
把“寻找当代中华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的活动2啦候选人的故事编辑成书,不是我们心血来潮,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是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从而严重冲击着中国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传统文化。遗憾的是,近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慈孝文化被许多年轻人疏远淡忘了,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迫切需要来弥补这一不可
传统伦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男性的学科,当伦理学与性别批判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本书在深邃绵长的视野中既梳理伦理学中的两性不平等,更旨在通过性别的追问,深入到人类自我理解的核心。作者路过了西方现当代几乎所有相关的重要思想家的思想,与他们对话,让他们之间相互对话,在后现代的废墟中寻找人类自我救赎的可能性:一种新的性别伦
《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作者马若瑟是清代法国来华的著名耶稣会士。马若瑟一生著述丰厚,法国汉学家雷慕沙说他是来华的传教士中“中国文学造诣最深者”。《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是丹麦汉学家龙伯格先生所著,是目前西方学术界关于马若瑟研究最有影响的一部作品。作者依据大量的原始文献给我们提供了有关马若的丰富材料,使得马若
箴言是我国重要的文体表现形式,通过四句对仗表现出人们对修身、为政、道德、理想、情操等方面的精辟总结。本书既有古代名人的四句箴言,也有现代人总结的四句箴言,还有作者在实践中自己总结出的四句箴言,是人们了解四句箴言的理想读物。
《新编家训箴言》收集的言辞依据有代表性的古代正统版本,每条警句、格言都有具体释义,同时注明作者和出处。《新编家训箴言》体例简明、文字精炼、版式新颖,风格轻灵活泼,不拘格套,给人审美感受和想像空间。“书从数阅方知妙,山自频过盖觉幽”。家庭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核心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其中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散文集,共二十篇,主要内容是用儒家思想教育子孙,讲立身处世之道。全书以说理为主,每篇都不是长篇巨制的专论,而是围绕一个中心集合多则的随笔、札记,其手法是先提出思想观点,然后列举若干事例作为证据。语言通俗易懂。朴素无华,既不是六朝骈文,也有别于秦汉古文,而是接近当时口语的通俗文。文章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