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木牙角器全集3:木雕器(下)》所选以故宫博物院木雕器藏品为主,酌收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木雕器作品。卷首刊有国内著名专家撰写的综述文章,每件作品附图版说明,用中文繁体字出版。全书展示了中国古代工艺品中颇具特色的竹木牙角器的发展面貌,是阅读历史、鉴赏古典文化的精美图集。
《洛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汇集了此次文物普查中,全市具有较高价值和代表意义的新发现188处,其中遗址30处、墓葬10处、古建筑76处、石窟寺及石刻1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9处和其他遗迹2处。为全面总结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宣传、展示河洛大地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经市、县两级文物部门
《东风西渐:中国西北史前文化之进程》可供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冶金史、科技史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学者和学生阅读。中国的大西北是我国近现代田野考古学的诞生地之一,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东风西渐:中国西北史前文化之进程》集中讨论了这一地区史前一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诸考古学文化,系统梳理了以中原系统为根基的
本书收录陕北地区出土和征集的商代铜器共239件,对其形制做了分析,反映了陕北地区出土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和考古价值。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考古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考古事业的发展令人瞩目。为了检阅60年来考古工作的收获,推动今后考古事业的发展,国家文物局特组织编写这本书。《中国考古60年(1949-2009)》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新中国成立60年来考古研究的成果
在磁州窑类型瓷器当中,红绿彩是具特色的产品之一。它以鲜艳靓丽的色彩,自由飘逸的画法,豪放洒脱的风格深受世人喜爱。早期红绿彩瓷器,因传世和出土器物有限,更被海内外视若珍藏。考古资料表明,至迟在公元12世纪末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窑场,已出现在釉面上描绘绚丽色彩的红绿彩瓷器。它是人类在瓷器釉面上使用多种色彩装饰的开始
中国木雕艺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特色鲜明,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期木雕简练浑朴,东汉以后,外来艺术肌中闻风格相融合,木雕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唐宋时期,木雕艺术得以迅速发展。渐山实用工艺升华为艺术品,进一步推动厂木雕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木雕艺术丰富了木雕的品种与功能。明清时期,木雕艺术发展至*。《中
殷商玉器是商代后期盘庚迁殷后,由殷商王朝玉器作坊直接组织生产的玉作精品,是中国最早的王室玉器。由于年代久远,殷商玉器流传至今的玉器珍品稀少,故而真品备受国内外收藏家追捧。本书作为一本殷墟玉器艺术鉴赏类图书,虽然略微涉及了殷墟玉器的某些学术观点,但主要内容是通过介绍安阳殷畿艺术博物馆馆藏玉器,普及高古玉辩伪知识,有助于广
《中国殷墟骨文化》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之一。系填补殷商文化研究空白之作,作者殷杰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安阳殷墟骨器著名收藏家。据该丛书主编,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字信研究员在给本书所作序言称:“殷杰等《中国殷墟骨文化》一书的价值,在于全面系统地反映
《济宁文物古迹》一书为精装大16开全彩印刷,内容涵盖了山东省济宁市282处市级以上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风貌和保护利用现状,以纪实的笔法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示了济宁得天独厚的不可移动文物古迹资源,成为“宣传济宁、推介济宁”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