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史诗演唱作为一种普遍意义口头传统现象,几乎在世界各洲都存在,而且这些史诗,或以口头表演的形式或以书写文本的形式还在继续流传和传承着。中国也是个史诗大国,在南方各民族和北方各民族中都流传着大量的口头史诗,已经获得搜集整理和研究。其中,**名的是《江格尔》《格萨尔》和《玛纳斯》,它们都与荷马史诗媲美。傲东白力格*的《普
这是汉语学界第一部谈论“现代汉诗的发生”的专著。“现代汉语诗歌”(简称“现代汉诗”)理念是看待新诗的一种眼光,旨在强调新诗是一种现代汉诗,强调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连续性,这一视角乃力求在关注诗歌“发生”的问题时紧紧抓住“现代”(现代经验)、“汉语”(现代语言)、“诗歌”(一种文类必有的形式特征)三要素,强调对诗歌本体特
《珞珈语言文学丛书:新生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深入揭示了新生代作家创作的“中国性”与“当代性”。在当代文坛上,新生代作家素以激进的“反传统”姿态为人所知。然而,在复杂的新生代创作中,还存在着与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千丝万缕的联系。梳理这样的联系,不仅有助于揭示新生代作家在反传统姿态与继承传统的事实之间求索的复杂心态,而
《诗本义》是《诗经》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著作之一,体现了汉宋学术的变迁,对苏辙、郑樵、朱熹、吕祖谦、王柏、姚际恒、方玉润等学者以及现当代《诗经》学发展都有深远影响。《欧阳修:<诗本义>研究新探》从三个维度切入,以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展示《诗本义》在汉宋学术转折中的独特价值与复杂面貌。这三个维度分别是:
本书旨在研究21世纪词创作的审美问题,是一部探讨诗词研究如何从反映论走向存在论的专门论著。著者尝试以人的生存为支点,从观念、方法、模式和词汇系统四个方面对诗词进行“文学-文化”研究等。
本书共分为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目连救母故事缘起与衍化、目连戏历史概述、目连戏思想属性、目连戏人神系列、目连戏艺术形态及其表现方式等。
本套书系获得山东省文化建设课题(30710901)研发经费资助。本书系致力于解决当下中国文学、文化中的重要问题,体现出极强的现代性意识和“问题导向”,对转型期的中国文学问题进行了独特解读;倡导理论的原创性,从文学、文化批评的个案解读中探索中国现代学术建构的新突破,引领学术前沿方向;强调学术精神和学术规范,积极倡导务实求
笠翁对韵
《从红学到管理学》为学术研究专著,以《红楼梦》为研究背景及案例,全面深入分析了其中体现的管理学原理,分为总论篇、职能篇、管理篇、传播篇、拓展篇,以专题论文的形式组织内容,一事一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红学到管理学》行文深入浅出,兼具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楹联在我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语言简洁、内容丰富、音调和谐、形式活泼,以其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而获得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直至今日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佳联赏析》以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介绍了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楹联文化和民间的春联习俗,列举了不同场合、节令所使用的佳联范例,并请相关专家做了精彩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