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文章以不同视角,以政社关系研究为重点,在社区冲突、支持型组织与实务型非营利组织互动关系、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政府组织的文化交流机制等领域,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和案例分析。本卷文章旨在为国内与国际NGO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也会引起读者的讨论和思考。
作为民国时期影响大的留日生社团,中华学艺社一九一六年诞生于日本东京,一九五八年退出历史舞台,见证了近代中国情势的复杂多变,其兴衰历程为近代中国学术社团发展的又一缩影。《知识传播与学术转型:中华学艺社研究》从这一知识群体生成、发展、衰亡的角度,考察中华学艺社的聚合经过、组织结构变迁以及社团通过各种活动扩展自身空间的努力,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是第三部门研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主要发表国家与社会关系、第三部门与地方治理、社会建设与社会转型、慈善公益、志愿服务和公民参与等方面研究的论文,本卷收录主题论文5篇、书评1篇、访谈录2篇、域外见闻1篇。主题论文涉及政府与社会组织间信任关系的多重功能、枢纽型社会组织目标错位的
本书以"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管理控制机制研究"为题,提出管控维度、评价要素和评价角色的三维研究框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存在的重要待管控问题和管控措施进行了集中梳理、调查和分析,构建出"创新和质量导向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管理控制机制"的基本架构和内容体系,同时还探讨了与之相关
全书内容由总报告、分报告、案例篇、对策分析篇、附录五个部分组成。总报告对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进行总体分析,具体包括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概括、社会组织评估结果分析、社会组织评估内容分析、社会组织评估现状总结与政策建议四个部分。分报告分别对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全国性学术类、联合类和职业类社会团体评估,基金会评估,民办非企业单
本书对政府扶持监管、社会组织行业自律、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角度设计本书结构框架,更能体现广东改革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社会组织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广东社会组织发展前瞻,以促进社会组织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在研究内容上,本书对广东省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和
中国科学社1914年6月10日由求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创议成立,起初仅仅是志趣相同的同学组成的小团体,几经改组,日渐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团聚学术精英*多、延续时间*长、影响*为深远的综合性学术社团。中国科学社不仅率先揭橥赛先生和德先生,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导,而且致力于宣扬什么是科学、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填补自洋
《改革开放后上海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研究》一书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改革开放40周年研究系列立项课题的*终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在参与城市治理提供多样化服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书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出发,通过梳理回顾上海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分析考察上海贯彻国家社会组织发展战略的同时,根据
本书基于内地与香港多个社区和非营利组织的访谈资料,比较分析了内地社会管理模式和香港自助助人模式下的非营利组织活动对社会参与和社会整合的不同作用。与香港非营利组织相比,在社会管理体制和政府购买服务现行规制下,内地非营利组织在发展空间有限、资源获得途径有限的条件下,倾向于遵从政府的服务要求和政治要求,放弃社会资本建构能力,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二十二卷2018No.2》从不同的视角,以“非营利组织的倡导行动”研究为重点,在草根NGO的政策倡导行动和策略;新制度关联、组织控制与社会组织的倡导行为;社交媒体对非营利组织倡导行为的影响;政府博弈对行业协会政策倡导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案例分析。《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二十二卷2018No.2》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