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恩施茶叶以独特的口感和工艺享誉全球。本书以恩施茶为主题,综述恩施茶的方方面面,是一本恩施茶叶地方志。 本书内容详实严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文献资料整理、恩施茶人口述等方式,详述了恩施茶叶发展历程,论述了恩施茶叶生产、加工、贸易的情况,重点研究和介绍了恩施玉露、宜红、恩施富硒茶,并对茶人故事和茶俗进行了专门的介绍
民以食为天,吃是中国人总也绕不开的话题。春笋夏瓜、秋藕冬薯……二十四节气里藏着美味的秘密,跟着节气吃美食,也是对身体好的养生。立春吃春饼,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冬至吃饺子……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轴,精选90多种应季食材,做出100多道时令美味,养生、保健、治未病。还有40多个养生小课堂,帮大家远离春困、流感、过敏、失眠
这是一部记述古人日常饮食细节的历史通俗读物。作者通过大量阅读,从古代史书、笔记、诗文、文献以及绘画、器物中爬梳、考辨,铺陈出一幅幅烟火漫卷的古旧图景,以微观视角,打捞掩埋在历史烟尘里的日常人生,勾勒出三千年来那些“食客老饕”的饮食背影。该书既遵循了历史
2020年,苏州市科协从距离生活最近同时最经典的“乡愁文化”——食物入手,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发起了一场以苏州乡土美食为载体,以课题为导向,融入了科学精神、科学方式、方法培养的大型调研活动。157所学校258个团队针对“苏州的青团子为什么这么绿”“碧螺春真的有果香吗”等60个课题,进行了植物学、食品化学、地质地理、民俗文化
宜红茶创制于19世纪中叶,至今约150年历史。1850年,俄商在汉口购茶,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被取名为“宜昌红茶”,宜红因此而得名。2017年宜红被纳入欧盟公布的与中国互换100个地理标志产品清单,它也是万里茶道上罕见的“外贸茶”,由茶商捐修的骡马驮运道以及宜都茶港区、码头、宜都红茶厂旧址等遗存,是万里茶道上不可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世纪至20世纪法国餐饮和烹饪艺术的发展史,内容涵盖烹饪器具、烹饪场所、烹饪技艺、烹饪流派、用餐礼仪、用餐场所和饮食习惯等。除了直接援引大量烹饪专著,作者还利用宫廷财产清单、建筑图纸、描绘宴饮场景的油画等资料间接佐证论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法国餐饮历史的不一样的视角。
本书讲述了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休宁松萝、绍兴日铸、云南普洱、正山小种、凤凰单枞等中华名茶的历史渊源、风味特色、历史底蕴、诗文逸事、人物故事等,以茶为镜,折射出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及生活美学的意蕴。此外,书中插入的中国古今茶人故事和手绘插图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
石狮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宋元以来,万国客商带来的万千滋味交流汇聚,经过时光的打磨和石狮人对美味的不懈追求,食物代代相传,形成了山海相融、中外并蓄、丰俭咸宜、博采众长的石狮风味,以擅长烹制海鲜、追求原汁原味著称于世。本书通过乡愁滋味、风味烟火、古早味道、海的馈赠、宋元遗响、来去吃桌等六个篇章,以
本书是肇庆非遗美食裹蒸的一部“有味道”的科普读物,系广东美食考古系列丛书《知食广东》的第一本。该书结合大量考古和文献资料,图文并茂地从历史源流、制作技艺、民俗信仰、文学艺术等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对裹蒸进行文化探轶,是关于肇庆裹蒸的第一本专门著作。本书不仅是对地方特色美食的详解,更是一次对岭南历史和饮食文化的探寻。该书以
江苏特色美食的繁荣发展,源于江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他们巧妙运用本地食材与烹饪技巧,既传承了传统美食,又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众多独具特色的佳肴。江苏的特色美食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它们更体现了江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日常的家常小菜还是精致的高档宴席,江苏的特色美食都值得品尝。江苏人傍水而居,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