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集刊,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本辑围绕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以及伦理学前沿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既探讨了墨子的和平伦理思想、梁漱溟的政治哲学、陶望龄生死观的“五个面向”等中国传统价值与伦理,又深入思考了
本书分为“辩证法与政治哲学”“辩证法与《资本论》”“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篇。这三篇大致从哲学史、经典文本和基本原理三个维度的内在结合,对马克思“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与古希腊的对话辩证法、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实证方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政治哲学”解读,论证和阐释了马克思辩证法所实现的政治转向及其政治
本书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价值哲学学会联合组编的研究文集,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发展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辑《
本书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观点,以“价值观认同研究”为主题,在深入分析价值观认同的概念与本质、功能等基础上,立足于主体--人的视角,以人的意识为起点、利益为基础、媒介为中介、制度为保障来系统探索价值观认同的基本运行机制,运用这一机制深刻分析
本书共12部分,内容包括:旧时空、世界因观察方法的改变而改变、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宇宙的涟漪、世界的尽头、时空的方向、节节败退的时间等。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模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政治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分析哲学、以及国内尚属于边缘的当代日本哲学之间的二级学科壁垒,为“唯物论”提供更丰富的经验养料与更精准的表达方式;为在前信息技术时代形成的历史唯物论思想提供合适的理论通路,以便帮助马恩的思想能够圆融地切入信息技术时代所提出的新问题。
本书在文化的视野中探讨价值嬗变中冲突和认同的问题。通过观察、研究、总结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发展新趋势对原有价值观的冲击,力图从文化的视角审视价值冲突和价值认同的问题,并通过探讨文化的地位、功能和内在逻辑,分析价值冲突的原因,展示价值认同的必然性,在理论的层面分析价值的内在规律,在实践的层面直面现实世界,追寻价值冲突的
《时间概念》是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一本小书,它由两个文本组成,其一是海德格尔作于1924年的论著《时间概念》,其二是1924年7月25日在马堡神学家协会上的同名演讲,它们被认为是《存在与时间》的初稿。海德格尔意识到一个由技术决定的新文明和新生活世界的到来,它们有别于以线性时间观为基础的传统自然人类文明,需要一种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