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检讨了章太炎“上悟唯识,广利有情”之庄学思想,太炎云“命世哲人,莫若庄氏”,放目古今中西,庄子是其心目中第一哲人。章太炎将庄学定位为内圣外王之道,其内圣学通过唯识学构建起来,即所谓“体非形器,故自在而无对;理绝名言,故平等而咸适”;其外王学则以庄学观照世道人生,他通过阐释庄子齐物哲学而抒发自由、平等、宽容、不伤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了142封梁启超致几个孩子的书信,在信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拳拳的父爱之心和精深的教育理念,也能体会到作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要求孩子们严以律己的淳朴家风。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写于戊戌变法后的文章,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蓬勃朝气,将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 本书以《少年中国说》为首、为名,收录侧重于作者之家国情怀、处世治学、人生感悟等方面的篇目,展现梁启超先生激扬恣意的文笔和一脉相承的思想,有助于当代青少年读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
本书以从嘉道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中国思想为考察对象,围绕着近代中国人为建立独立、统一、民主、富强、文明的现代国家而进行的种种思考进行研究。本书为全面系统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巨著,各卷册利用新材料,阐述新见解;注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动态、立体地考察问题和思想。主题鲜明,构建了研究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的基本框架,对
本书将梁启超的32篇经典作品划分为家国类、修身类、教育类、学习类和讲演类五大类,包括《少年中国说》《君子之养成》《教育应用的道德公准》等。
收入本集的作品按其内容分为四卷:卷一收入有关学术评论、学术史随笔、书评之类的文字;卷二收入与作者教学生涯有关的文字;卷三收入有关纪念“五四”的文字;卷四收入作者进入北京城市文化研究领域初期发表的一些文字。本集所收诸文,形式不拘、体裁多样、长短不一,大体是作者在学术书评、教学工作、“五四”研究、北京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四个方
本书写作于1937年二三月间,五六月间即完稿。七七事变后,作者赴延安,在陕北公学任教,书稿便留在了上海。在张仲实力荐下,书稿于同年12月出版。 作为中国早系统论述鸦片战争以来近代思想运动历史发展的著作之一,书中运用唯物史观,系统论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发展。
本书全面收集整理目前所能知见的所有严复信札,共541通。这些信札,包括严复致当时政治文化圈名人陈宝琛、汪康年、梁启超、吴汝纶、张元济、章太炎、夏曾佑、莫理循、盛宣怀、杨度等,及与亲人的信件。通过此集,可以借窥严复本人的社会政治思想,及与当时诸多社会政治文化名流之间的交际往来、关系情形等;同时也可围观思想翻译大家的平素交
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2013-项目“章太炎《齐物论释》哲学思想及济世理想研究”最终结项成果,等级良好。本书通过对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不同学术著作之间的对比来呈现其学术历程和思想变迁,深入到《齐物论释》的核心层面,对其中的唯识名相和西学概念进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