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梳理抗战文化城时期桂林文学和文艺活动,对抗战时期活跃在桂林的文学家、文学团队及其文学作品与其他相关活动等进行全面的记录和呈现,将发生于桂林地区的文学事件和创作的文学作品放置于“大历史”语境中,揭示其产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以及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体现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桂林文学界的形成与贯彻,展现了中国
作者自博士论文开始研究香港文学,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小说香港》2003年在三联哈佛燕京丛书出版后,在海内外颇具影响,目下已经成为香港文学研究奠基性著作。《小说香港》完成后,作者深感香港文学缺乏报刊史料建设,从此投入香港报刊整理工作。香港报刊多不存国内,而是在香港及其他地方,因此这项工作特别辛苦。作者去了大英图书馆
本书为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也是乾嘉关陇作家群研究丛书系列成果之一。本书以乾嘉时期的关陇作家群体为研究对象,具体内容有:从书院、社团、幕府和家族群体文学活动和作品集编撰、序跋写作、作品评点等具体文学活动看乾嘉关陇作家群的形成;对作家群的组成以及三个发展阶段概述,主要概述了本土作家和宦游作家;分陕西籍、甘
本书为叙旧文丛之一,是作者梅杰多年史料文章的结集,分为民国人物儿童文学编辑出版黄梅文化四个板块,这也是作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四个主要方向,因此本书可说是对其个人研究与编辑出版成果的一个最好总结。书中所选文章,涉及梅光迪、废名、喻血轮等众多民国人物及与之相关的交游圈,名人文集出版的台前幕后故事,黄梅地方隐没于历史之下的鲜为人
本书分为绪论、结语及八章,主要内容包括:从主体性视域介入新时期文学过渡状态的可能、方法与路径;过渡状态中文学主体性问题的文学史意义;“拨乱反正”与“新时期”:过渡语境的形成;从“革命英雄”到“人道主义”:启蒙话语的历史反复等。
本书全书分六部分展开,分别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文学、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现代文学。全书以文人为标志索骥,相当直观地在八桂大地上铺开墨客足迹。有旅游途径、有被贬发配、有拜官尚志,也有生于此长于此的桂籍文人。
全书注重“以史实为基础,以史识为旨归”,倡导王元化所言的“有思想的学术”与“有学术的思想”,提炼出“作家概念史”等文学史观,有一定思想创见和学术价值。
图书内容为2023-2024年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文物文献研究文章的汇编,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让文物活起来的要求,努力打造人气活跃的文学现场、让人敬重的文学阵地、数字赋能文学的亮丽窗口,守护中华文脉,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现代文学馆为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些宝藏,编辑出版
《乐死人的文学史上古夏商周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再现上古夏商周时期帝王的漫漫人生路,讲述文字、神话的发展历程。书中穿插的人物对话生动有趣,配以丰富的插图和四格漫画,使历史事件更加直观形象,让小读者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掌握上古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学知识。
本教材是由浙江省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商定确定的大学本科及硕士通用专业教材。在编排思路上,本教材遵循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根据不同思潮出现的历史时段,形成一个以时间为主轴、兼及不同思潮交叉影响的有机整体。每种文学思潮的阐述,分为文化背景、思潮发展过程、思潮主要特点、文学史意义与局限等,将代表性作家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