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元陈桱撰编年体通史,凡二十四卷,叙述时间自盘古至高辛氏之上古史,至南宋覆亡止。是书为续朱熹《通鉴纲目》而作,开明人以正统论改编《宋史》之先河,在明代前期受到高度肯定。《四库提要》亦赞其云:“自《通鉴纲目》以后,继而作者,实始于桱。其后王宗汶、薛应旂等,虽递有增修,而才识卒亦无以相胜。”该书始作于元顺帝至正十年(一
本书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既忠于史实,又灵活、有趣,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像诗人、画家、文学家一样,用生动的语言、传神的笔力、充沛的情感,描绘了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电视剧《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深入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作者以当下的社会现实为立足点,与世界范围内多种文化的特色进行对观,以此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入木三分的再思考;更以中国的历史、文学、文艺等多方面成就为立足点,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宏观的历史考察,以文艺作品为对象进行微观解剖,力图对中
本书聚焦16个锁钥之地,这些地方曾在历史长河中深刻影响了国故兴衰、王朝命运。从先秦殷都城外的牧野、西汉反击匈奴的河西走廊、南宋抗击元朝的襄阳到太平天国时期的天京门户,每一处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铭刻了血火交融的过往。作者以发生在其中的16场战争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地理信息等多方面的数据,立体地还原了中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30册(公元907-935年),主要讲述后梁和后唐两朝历史。公元907年,梁王朱温废唐哀帝自立,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被贴上各种标签的历史人物,尤其难以书写。 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独辟蹊径,“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与共”。大众耳熟能详吴三桂、曾国藩、慈禧、朱元璋等历史人物就这样被撕去各种光怪陆离的标签,展示了他们在善恶的纠缠中,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典》内容涉及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车马、饮食等诸多领域,介绍了众多中华文化常识,能帮助孩子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面貌,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体悟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全书紧贴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精准指向古代文化常识版块,全面覆盖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精神支撑。本书以“‘第二个结合’与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为题,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传统文化批判观、转化观、发展观,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发展、中华优
《传统文化研究》是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隶属于苏州市民盟)不定期出版的学术论文集刊,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稿源主要来自高校和苏州地方文史学者,曾多次获得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27辑包括业绩难忘、吴地人文、江南书香、稽古图新、三吴名贤、历史文献、文学艺术、弦索论艺等8个栏目,共43篇文章。内容囊括明清以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历史经验、教训与智慧,记录了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编年体虽然有叙述史事发生次序分明的优点,但也有导致史事纪录支离破碎的缺点,因此作为一部经典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一向有“号为难读”的“美誉”。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