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经玄疏》六卷,隋智顗晚年应晋王杨广之请而撰,系对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所说经》要旨大义的深入阐发。本书以天台宗五重玄义为理论框架,反复宣示《维摩诘所说经》的玄妙与不可思议,深刻揭示了该经不思议解脱的思想奥义。本书与智顗所撰《维摩经文疏》,共称天台宗《维摩诘所说经》注疏之双璧。此次整理,以《大正藏》本为底本,以新文丰
《中古汉译佛经范围副词同义连用研究:以本缘部为例》以范围副词同义连用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古时期本缘部汉译佛经为基本语料,在全面考察本缘部范围副词同义连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结构、语义、句法以及语用特征;同时对这些同义连用的构成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了共现成分、组合限制、语义限制、句法限制以及语用限制,并对各限制之间的关系
《印度佛教史概说》系统而概要地介绍印度佛教史,是日本大学文科参考教材名著之一。1989年出版中译本,深受中国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欢迎,久已脱销。本书依据日本百年来研究印度佛教的成果,从整体上介绍印度佛教的起源、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过程,在论述中比较重视考察不同时期的佛教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书
汉传佛教对西夏佛教的发展和兴盛影响深远。西夏先后六次从宋朝求得《大藏经》并译成番文本。形成于隋唐时期的禅宗、净土宗、华严宗、天台宗等佛教宗派在西夏境内并存,这些宗派为印度佛教所无,是佛教完成中国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此外,形成于中原的观音信仰、弥勒信仰、地藏信仰及儒家孝悌思想也十分流行。西夏佛教文化中融合了较多汉文化因素,
《平常语甘露味(三)》一书为梦参老和尚日常讲经点滴及对弟子的教导开示,内容简单浅显,但又富含深意。此讲主题是用心,主要从发心\姿态\过程等视角絮絮道来,读之醍醐灌顶,如梦方醒。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信众的修行。
《平常语甘露味(二)》一书为梦参老和尚日常讲经点滴及对弟子的教导开示,内容简单浅显,但又富含深意。此讲主题是精进,主要从因果\忏悔\说禅等视角絮絮道来,读之醍醐灌顶,如梦方醒。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信众的修行。
《尼姑谭》是一部兼具可读性与学术性的尼姑专题研究,正如作者开篇首句所说:“《尼姑谭》可说是闲书,但并非戏笔。”作者征引佛书、僧传、笔记、诗文、地方志以及墓志、塔铭等文献,或述,或考,或评,就有关尼姑的问题,抒发己见,试图复原被历史扭曲的尼姑之面貌。本书分为三编,上编“暮鼓晨钟的女性世界”从尼姑的历史出发,细致探讨了尼姑
《万寿寺史料汇编》勾稽明代以来北京万寿寺的现存史料,分为谕旨奏折、碑记、方志文集笔记、日记、诗词、民国档案及其他等七大部分,梳理万寿寺的发展历程,解读它与明清两代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本书的出版,对于北京史地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本书内容包括:大昭寺(公元647年);桑耶寺(公元762年);萨迦寺(公元1073年);楚布寺(公元1189年);甘丹寺(公元1409年);色拉寺(公元1419年);白居寺(公元1427年)等。
《古尊宿语录》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