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不同寻常的一生,包括他书香门第的身世、年少得意的科举之路、放弃科考后的塾师生涯,以及大半生搜集小说题材、笔耕不辍写作《聊斋志异》的执着精神,并深刻剖析了《聊斋志异》中各类人物的文学形象;精选了《促织》等13篇名文,逐篇进行了翔实注释,给出译文,并作精彩的解读。
唐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大成果,也是一大源泉。中国人的思乡、忆旧、惜别、怀古、咏春、登临、言志直到悼亡,几乎都早在唐诗里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范式与心理范式。《唐诗的故事》这本书通过全新的视角对唐诗中隐含的故事进行了引人入胜的解读,可以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唐诗的文化背景及其文学价值。
余宗其著的《法说三国演义》是“法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之一,从法学视角解读《三国演义》。全书共分六辑,包括军法与战争;关于“杀人者死”的法律追问思考;法律与皇权;小故事与大法理;曹操:中国文学中无与伦比的法律人物形象;法律解读的认识论、方法论。
早在二十年前的拙著《法律与文学的交叉地》中,笔者就指出过,人物形象是涉法文学作品的法律内涵的一大载体。因此,解读一切涉法文学文本,不要高度重视人物形象的法理蕴含。《聊斋志异》恰恰在个重要环节上成就斐然,令人欣喜不已。出现在作品中的除了人,还有狐、鬼、神之类。谈聊斋的学者,往往处处强调什么“谈狐说鬼”,这不仅造成行文上的
戏曲产生于儒学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时代,戏曲剧本的创作者均是受了儒家教育的文人,所以,戏曲无论从思想内容的编排、人物性格的塑造还是价值观念的宣传,无不深受儒学的影响。可以说,古代戏曲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儒家思想。
汉语网络文学起源于1990年代初北美中国留学生创办的网络媒体。20多年来,从最初很不起眼、饱受诟病、连正名都很困难的野路子文学,迅速发展成为当下一种不可回避的重要文学现象,全方位地改变了当代文学的总体格局。纵观20余年风起云涌的网络文学发展史,期间发生了许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事件,他们宛如一个个历史节点,真实地记录和
由余宗其所著的《法说西游记》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对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了细致的解读,通过上述解读分析了原著者本人的法律观念,以及原著者对封建法律制度运行效果的看法,同时探寻了法律和宗教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指引和教化作用。
本书主要讨论了两方面的问题:楚辞的文体是如何生成的?楚辞的抒情方式和抒情效果是怎样的?本书通过对既有文献和考古材料的勾稽、比对、印证,得出这样的结论:楚地宗教中的仪式、祭歌等,是楚辞诸文本的结构性根源;而宗教仪式、歌谣、意象中所包含的沉溺、倾诉、拯救等情感功能,也赋予楚辞以深厚而悠远的抒情性特征。楚辞是从原始宗教的泥土
有光荣,也有惆怅。三国人事在范军的这本《最三国(第3卷光荣与惆怅最新修订版)》收官。庞统由于对诸葛亮的猜忌而死于落凤坡。关羽大意失荆州,落败身亡。随后,曹操病逝,张飞意外身死。刘备为关羽报仇,伐吴失败,不得已托孤白帝城。尽管诸葛亮一心要辅助刘禅匡复汉室,终因油尽灯枯,病逝五丈原。那些一起出道的草莽精英们以自己的方式演绎
《最三国(第2卷风波恶最新修订版)》为《最三国》修订版三卷本之一。该系列书分《草莽精英共出道》、《风波恶》、《光荣与惆怅》三卷。《风波恶》讲述了三国英雄人物的艰难奋斗历程。孙权继续在投机与投资之间首鼠两端,刘备意外地成为三国竞技场上的奇迹和亮点。诸葛亮是他生命中的福星。他们构成了绝佳组合,并在山穷水尽之时成功闯入赤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