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新产业革命为背景,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盟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近年来欧盟层面及其主要成员国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出台的新战略,旨在为国内理解与把握近年来欧洲经济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提供一个重要视角,同时也为中国更有效地推动产业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好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本书是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合作推出的第十一本温州蓝皮书,由来自党校、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深入全面分析了2018年温州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经验、成效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全书总共29篇报告,涉及温州发展的各个方面和领域。本书基于实地调查和大量数
浙江要顺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两个高水平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围绕体制机制变革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转型升级。总结分析转型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教训,进一步营造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动力转换与提升。进一步推进开放强省,加快现代产业培育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浙江大都市区集聚功能、推进县域城市化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本专著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通过对浙江市场四十年的发展轨迹梳理,深刻认识市场对于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深刻领会市场是浙江经济的灵魂,市场是浙江经济的核心,市场是浙江经济的命脉。通过剖析浙江市场的发展特色和发展态势,总结浙江由市场大省向市场强省的转变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浙江市场的提升战略,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市场,
2013年11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程恩富就此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决定
本书为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7C25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630039)资助的研究成果。本书基于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内涵,从基础篇、战略篇、创新生态篇、产业金融协同篇等多维度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进行实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前沿和实践导向相统一。
与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郑永年先生对话,是一场愉快的求知之旅,也是一场双向激发:提问与回答互相激发,不同年代人、不同学科视角互相激发,国内经验与海外观察互相激发。 本书的对话从中美贸易摩擦暴露了什么问题谈起,蔓延至大国关系的前世今生;中国是否还应当韬光养晦的问题,则勾连出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迁。国进民退中产焦虑执政党的转
本书将2050年西藏愿景设为“一个和谐、生态、开放、现代化的西藏”,并采取“主报告+专题”的形式进行论述。主报告主要分2020、2030和2050年三个阶段论述和前瞻西藏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及其对全国的影响。进一步运用五大发展理念,勾画西藏实现2050
在人类社会技术转型运动的历史实践逻辑中,追问“中国创新向何处去”,或更具体而言,“中国自主创新到底是什么”,可把握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转型性本质。本书首先研究人类社会技术转型运动的哲学思想,包括由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并由约翰·杜威进一步阐明的人类社会技术转型思想,以及由马克思恩格斯等提出的人类社会技术再转型思想。然后研究
本书从资源环境约束对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淮河流域承接产业转移、淮河流域矿产资源利用与资源型产业转型以及淮河流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等六个内容开展了较深入细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产业优化与转型的角度提出了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淮河流域切实转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