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1743—1805),清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因避嘉庆皇帝顒琰讳,遂以字行,号完白山人。 邓石如是清朝书法史上一位划时代的大家,后人对其书艺评价极高。他的弟子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他的书法列为“神品”,誉为“四体书皆国朝第1”。 邓石如书法四体皆能,以篆隶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
《碑帖导临:吴让之宋武帝与臧焘敕》为碑帖导临丛书之一,精选了吴让之宋武帝与臧焘敕,并对其进行新的技术加工,以墨迹的形式出现,并进行放大,让学习者能较好地领略原帖的笔法及整体风貌。
《碑帖导临:史晨前后碑》又名《史晨碑》,两面刻,碑通高二百零七点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点五厘米,宽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点五厘米,无额。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一六九)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于石座中,旧拓多为三十五字,新拓恢复原貌三十六字,字径三点五厘米。碑文记载鲁相史晨奏
《碑帖导临:华山庙碑》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又称《华山碑》《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西岳华镇碑》等。东汉延熹八年(一六五)刻,高二百五十四厘米,宽一百一十九厘米。凡二十二行,行三十八字。因袁逢重修华岳庙,考订前代典籍,遂将历代祭祀华山的制度和变迁情况加以考察,推本溯源,详加记载,刻石传世。此碑原在陕西省华阴县西岳庙中,
米芾(1051—1108),初名黻,字元章,时人号“海岳外史、襄阳漫仕”,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襄阳(今属湖北)人,后迁居丹徒(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郎、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故人称“米南宫”。米芾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世号“米颠”。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且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
《碑帖导临:唐寅落花诗帖》碑帖精选历代著名碑帖,纵观中国书法史,适合于专业书法临习及收藏鉴赏之用。碑帖清晰的还原了历代传世碑帖的原貌,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的结合,是广大临习书法者的必选之贴。
《碑帖导临: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东汉建宁四年(一七一)六月刻,仇靖撰刻并书丹。《西狭颂》与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门颂》、略阳县的《郁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极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有额、图、颂、题名四部分,篆额有“惠安西表”四
《碑帖导临:礼器碑》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韩敕碑》等。汉永寿二年二五六)刻,置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碑身高一点五米,宽零点七三米,四面皆刻文字,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碑左侧三列,各四行,右侧四列,各四行,碑阴三列,列十七字。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孔庙、增置礼器,吏民共同捐资
《碑帖导临:乙瑛碑》又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孔碑龢》等,碑高一百九十八厘米,宽九十一点五厘米,厚二十二厘米。凡十八行,每行四十字。碑文保存了东汉诏报文书的原始材料,主要记载鲁相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桓帝准可,碑中刻有奏请设置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