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起源与流变》是一部学术著作。本书提供清末前、现存可考的各地“梁祝”记载136部(篇)并加以说明,是目前集中反映历代“梁祝”记载之较全者,是“梁祝”研究者乃至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研究者必备之书。《梁祝的起源与流变》通过百余部历代。“粱祝”史料,全面分析了梁祝传说的起源与流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陈远洋编著的《徐渭戏剧研究/当代浙江学术文库》是一部力图对明代奇人徐渭的戏剧做全面研究的著作。是著从中国古代文学史戏剧史发展转变的大文学史背景出发,将徐渭戏剧置于中晚明复杂多变的文学生态环境中,以六大章三十余万字的篇幅对徐渭怎样走上戏剧道路,徐渭以女性为尊的戏剧心理如何养成,徐渭究竟创作了哪些戏剧作品,这些作品作于何年
本书通过以《铁道游击队》《保卫延安》《红日》《苦菜花》等长篇战争小说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的修辞策略、正文本修改、副文本变迁、艺术改编策略等维度进行共时性的文本发生学现象探询,寻找这种流动叙述的背后缘由、动机以及意义,总结其文本发生规律,从而寻找不同艺术版本的复调对话和文本间性,挖掘出不同话语、不同文
南明时期(1644-1661)经历了四个小朝廷,其间士人撰写了大量的诗歌,《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通过细致考订南明诗歌,可以见出土人们不约而同地述说着同一个主题,即“帝国的流亡”。《帝国的流亡:南明诗歌与战乱》上编“诗歌中的流亡”、描述朝廷大规模流亡的状态,疆土日渐沦丧,人心涣散,以至于士人最终在精神上无所依凭,
《宇文所安作品系列: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展现了文学研究不那么可爱的一个方面:研究诗歌的内在运作机制,以及它的断片是如何被挑出来,组合为一个美丽的整体。……“西方”学者和东亚学者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也即将文本当作其创作时刻的本来状态对待。但在理解早期诗歌中没有比这更加误导的观念了:早期诗歌是一个存在于复制状态中并通
宇文所安唐诗研究“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三部为《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本书对晚唐诗的风格、形式和意蕴的变化有独到的阐释,对李贺、杜牧、李商隐和温庭筠的诗歌有不同于前人的精审解读。而且基于在中唐余韵影响下晚唐独特的社会文化状况和历史地位,作者在本书中有不同于前三部的对文学史的新叙述,如更加注意文
如果我们撇开盛唐神话,就会发现李白和杜甫并不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后代读者往往满足于李白和杜甫的这一形象,他们不仅被视为诗歌的顶点,而且被视为诗歌个性的两种对立典范。但是,同时代诗歌的背景却使我们对李白和杜甫有了殊为不同的眼光,这种眼光能使我们看出他们的独创性的本质和程度。 《初唐诗》《盛唐诗》三联版序言 英文版的
本书为宇文所安的成名作,1977年初版以来便在汉学界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影响很大,至今仍是一本独树一帜的断代文学史。作者率先将初唐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并开掘了此后唐诗研究的一个方向,而其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启发良多。 作者从文学史的角度,系统性地处理了从南朝宫廷诗到盛唐诗之间近百年(618
本书是走进古典品人生系列其中之一。作者用唯美的文字用全新的视角解读仓央嘉措的诗与传奇,让意境成画,揭秘雪域之王的生命传奇他是否真是活佛转世?他的一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迷,也是一个不朽的传奇。作者用她独特的笔触让传奇更加生动鲜活。独特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视角解读,将会给读者带来*美*神秘的期待。仓央嘉措,留给世界太多神秘和绝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颇丰,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至今为人民珍视的乐府诗,就是那些来自民间、描写民生疾苦、真实地揭露封建社会种种矛盾的乐府诗歌,即乐府民歌。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绚丽辉煌的文学:中国古代诗词歌赋》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