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设置了“整本书阅读”拓展型任务群,本书针对这一要点写就,是一本用于七年级语文教师实施新课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的教师用书。全书分两部分,一是“听尹老师讲名著”。围绕几个方面进行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阐述。名著阅读的价值,学习任务群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内涵,中小衔接的整本书阅读策略,建构阅
本书旨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当教师创造出融入活动的高水平教学实践时,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除了提供关于参与和活动益处的基础知识外,以下章节还提供了36个将活动融入课堂并确保学生高度参与的策略。每个策略都含有建立基本原理的描述、教学实施策略的步骤、启发替代方案的其他形式、其他科目的教学示例,以及说明如何
本书结合国内外现有文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适用于中国中学教育背景的教师领导力和教师幸福感的新模型,旨在从工作需求资源理论的角度,探讨教师领导力、教师自我效能感和教师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本书不仅为学术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证依据,还为政策制定者等提供了实用的对策和建议。
本书以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大国工匠精神与积极心理品质的高职人才为编写目标,遵循国家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目标,把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要求与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突破传统学科理论框架,以职业院校学生在校三年心理成长议题为编排主线,用主题式结构呈现教材内容。每个主题采用真实高职学生案例作导入,以解决学生在心理成
本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成长、生活、学习和其职业心理素质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善于面对现实的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积极接纳自我,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直面成长中的心理行为问题;让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和社
这是一本通俗讲座性质的教师写作指导书,针对科研写作的重点和难点,以思维方式统领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构成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师写作方法论体系。全书共分为“好课到好文”“理论与实践”“比较与分类”“假设与验证”“叙事与说理”“同化与顺应”六讲。 作为研究者的教师需要建立一种科研写作的“大局观”,既要脚踏实地,更要仰
本研究聚焦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从外显表现与内在过程两个方面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类型、表现、产生与发展过程及功能进行探讨,从情感维度透视幼儿教育专业实践的性质与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索维护教师情绪健康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策略。全书共分为5章。第一章绪论,着重介绍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理论基础及研究设计,并对教师情绪劳动
本书呈现了一所办学资源有限的学校,通过再造现有空间,实施配套课程,打破传统学习方式的局限,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从而有效解决教学困境的过程,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条改革路径。本书主要介绍了空间再造的理论研究,阐述了“再造主体多元化”、“再造过程动态化”、“再造效益最大化”的空间再造原则下,制定空间再造方案、开发
本书围绕“技术发展与课程变革”这一核心主题,系统论述了技术驱动课程变革的文化逻辑,阐明了技术驱动课程变革的实践方式,丰富了信息科技与课程融合的理论,为当下的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借鉴参考。全书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对技术驱动课程变革的历史发展梳理回顾,中篇论述了技术驱动课程变革的文化逻辑,下篇分析了技术驱动课程变革的
在学校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家长作为学校治理主体之一,拥有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和评价权等在内的基本权利。鉴于家长并非专业的教育者,家长参与学校治理本质上是一种学校导向型参与。学校需要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完善家长参与学校治理机制,为家长提供参与学校决策、监督与评价以及教育教学的平台与路径。学校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