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适合本科生学习的量子力学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和应用两部分。第2~14章为理论部分,包含波动力学、狄拉克符号、表象理论、测量理论、体系的演化和全同粒子体系;第15~18章为应用部分,包含微扰论、非微扰近似和散射。本书附录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工具。本书叙述详细,公式推导细致,有利于初学者学习。同时,本书专门介绍了线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理论、天线理论与技术、天线在通信中的应用及天线的工程设计,较充分地反映了电磁场与天线发展的最新技术。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13章。上篇为电磁场理论(第1~6章),内容包括:矢量分析与场论基础、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时变电磁场及平面电磁波。下篇为天线技术(第7~13章),内容包括
本书共两篇十六章,采用直观的示意图解释说明了:时间为什么变慢、空间为什么收缩,地球周围时间为什么变慢、空间为什么变长等内容。
全书共13章,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和波、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基础等.每章包括基本内容之外,还包括阅读材料、复习与小结、练习题.内容深浅适当,讲解正确清晰,叙述引人入胜,例题指导详尽,全书联系实际,特别是注意介绍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物理类专业本科少学时的大学物理教材和教
20世纪初,物理科学被普遍认为已经臻于完美,物理学领域似乎显得风平浪静,但祥和之下实则山雨欲来。1900年10月7日午夜,马克斯·普朗克用一个公式拉开了一场物理学革命的序幕。随后的近半个世纪里,在尼尔斯·玻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维尔纳·海森伯、埃尔温·薛定谔、沃尔夫冈·泡利、马克斯·玻恩、保罗·狄拉克等物理学史上最伟
本书是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涵盖了此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并配套有活页练习册。本书为上册,包括力学和热学两篇。力学篇包括质点的运动、刚体的运动、机械振动及机械波、狭义相对论,热学篇包括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
本书是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涵盖了此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并配套有活页练习册。本书为下册,包括电磁学和光学及量子力学基础两篇。电磁学篇包括静电场、恒定磁场和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光学及量子力学基础篇包括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量子力
本书是专门为普通高等学校非物理学类专业编写的大学物理课程配套练习用书,针对目前大学物理课程学时普遍被压缩的实际情况,缩减了相对论、量子物理、原子核与粒子物理等部分内容以及冠以“*”的扩展内容。对于书中的练习题,特意降低了物理过程难度、数学难度和计算复杂度,以适合普通高等学校的实际教学与考核要求。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
新编大学物理教程(第2版)(上)(下)是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版),并结合工科院校本科生知识结构特点,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编写而成。书中系统阐述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融入了编者多年教学所积累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