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图书馆藏名人墨迹精选》作为浙江古籍保护工程——古籍民国文献系列出版物之一,二00九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当时按照选择具有较高学术史料价值与艺术观赏价值的清康雍乾嘉时期硕翠大家手迹,的原则,从浙江图书馆典藏文献中遴选出林佶、钱陈羣、袁枚、梁同书、姚鼐、阮元等六人的手书诗稿,汇为一编,展示馆藏精品,提供学界参考。
清代的书法由于碑学的盛行,追求与古为新,推崇“金石美感”。清代书家得以上窥历代书法之成果,故能集大成,其书法的卓越与丰富,诚前所未有。 清代众多书法家中,伊秉绶是成就突出贡献独特的一位。生活在清朝乾嘉问(一七五四-一八一五)的伊秉绶,不仅善书,兼喜绘画、篆刻,亦工诗文。
上虞丁念先念圣楼旧藏昊昌硕手迹册页九十八纸,今归陆兄玉柱、张兄荣德两先生,多为缶翁散佚之作,不乏首见、稀见之品,略可分文献、杂记、联句、跋语与诗诸类。诗为大宗,凡五十二通,已刊二十九通,大都出之《缶庐诗》卷四、卷五、卷六,其间十六通又人《缶庐集》,手迹与之稍异处,如《干嘉诸老手札》第二句『书法出入钟王问』,『钟王』改『
《历代书法家五体千字文字典》收录赵孟頫所书楷书、欧阳询所书行书、智永所书草书、王福庵所书隶书、邓石如所书篆书这五种书体的《千字文》,并按照其内容顺序,将五种字体对照排列。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希望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书的良师益友。
古云:走的人不多的路自然多有难行处。在编辑该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若干难题。一是选取名碑的标准:我们根据金石学舆书法学的着录,从书法艺术、史料价值,乃至文字学、雕刻形体等方面评估出不同碑刻的侵劣,以此作焉取材依掾。在各项艺术信息相当的情况下,偏重于害法錾衍的取舍。版本方面,主要以原拓、初拓、善拓焉主。一是史料徵引:古代
《中国硬笔书法速成指南(草书卷)》对书法基础知识及硬笔草书的基本技法、章法、临帖、作品欣赏等,作了全面细致的介绍,并配以偏旁部首标准符号的写法,歌诀、例字、碑帖等的临写示范,具有内容系统,形象直观,入门快捷的特点。作为《中国硬笔书法速成指南》系列丛书之一的草书卷(行书、楷书、隶书卷已出版),既可为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自学
为唐代颜师古撰文,未留书家姓名。此碑既有茂密雄健之精神,又有匀净精劲之风采,为唐楷中之另一风格,是广大书法爱好者、研习者常用的临习范本。
《朱柏庐先生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共五百余字。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其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精华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而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糟粕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
《九成宫醴泉铭探源》讲述了吾尝百思而不得其解者,则是圣人之德,泽被万代,然终生述而不作,未以为憾;后之学人著书立说,汗牛充栋,所求者,人之不朽也。至于吾之为文,则唯遵尚方剑令耳。惭朴拙不足,敢言操德,口耳之学,遑论辞藻,是故操笔之即,若蚊背负重,驽马当途。拙作每出,必遗愧恨。于是修之再三,补之再四,奈何。然此不独愚蠢若
《御制盛京赋》是乾隆皇帝束巡盛京祭祖时所创作的一篇文学作品,用以追述先人的丰功伟绩,歌颂盛京地区的富饶,怀念佐命勋臣等等。并令臣工广搜载籍,据援古法,撰写成玉箸篆、垂云篆、柳叶篆等三十二体篆文,于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由武英殿镂板刷印。《御制盛京赋:龟书篆》面世以后,因其高超的篆书书法艺术饮誉于世,不仅令人对那些只